更新:2025-07-10 05:56
首映:2006-12-09(日本) / 2007-02-02(美國)
年代:2006
時長:141分鐘
語言:英語,日語
評分:8.2
觀看數:84068
來源網:三年影視
【硫磺島的來信】我以為是一部日本電影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望:世界和平。但這又是難以實現。硝煙不會散去,槍聲像埋伏在黑夜里。
人類的第一場戰爭是怎么發生的?為了什么?雙方的角色是什么樣的?用了什么做武器?有多少人參與隕滅了多少生命?
是不是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魔鬼,隨時等待著有一個合適的時機被招喚,比如戰爭。 人類最初的欲望不外乎對食物、土地、生存權利的占有。但當魔鬼被釋放時人性就完全消失在了陰影里。
當扣動板機手起刀落看到血肉橫飛時,是不是已經麻木了。戰爭是一個什么樣的魔鬼
戰爭的視角,不僅僅只有屬于勝利者的上帝視角,也有屬于敗者的。
硫磺島戰役,于美軍,是大勝,而于日軍,是慘敗,是從一開始便注定了結局的徹徹底底的大敗。
于每一位奔赴硫磺島前線的日軍,不論是出于強行征兵制的無奈,還是誓死保衛帝國的決心,在他們出征前,他們,也同樣的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光榮的戰死倒下在一片荒蕪之地。
這無疑是最為殘酷的。因為,每個人都知道,這一別,這一個轉身,這一次道別,這一次擁吻,就是永遠的訣別。
沒有人不害怕死亡,因為恐懼是人類的天性。然而在這部電影中
本片并沒有尊重歷史,一開始還納悶,日本導演拍自己的戰爭片,把美國人當親爹一樣供著是做什么,原來是美國導演。很惡心的是,從頭到尾,給觀眾輸出的是他們日本人就是受害者的形象。日本人挑起的戰爭,日本人是侵入者,這種人就是要把他打的死死的民族。中國確實不能對一個不要臉的民族,采取以和為貴,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念頭,把小日本限制的死死的。影片初期,還發覺不了什么,到快中期的時候,就不對勁了。日本人是受害者?他們被侵略,他們是無辜的?我去,簡直是惡心到你小日本鬼子的娘胎里了
在學校網上找電影看,其實這部還有《父輩的旗幟》已經放上去很久了,猶豫著沒看是因為決定不下來先看哪一部,最終選擇先看這,僅僅是因為校網上掛的題目中的"家書"這兩個字.
怎么說呢,我喜歡看戰爭電影,不是我好戰,而是覺得從后人拍的戰爭電影中能找到很多東西.而"家",對在殘酷戰爭中的人來說家又是一個什么概念?一個時刻想念,卻沒辦法靠近的地方.
其實在看這電影前我對硫磺島一無所知,我在中學課本上學到的二戰歷史是那么的少,何況是不關于中國的.之前關于太平洋戰爭電影看過一些,但很少從正面描寫日本軍隊的.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極端的人,對二戰中日本人犯下的罪行是痛惡到極點的.可是我不得不承認,看這不電影的時候我忽然模糊了國家的概念,我看到的是一群沒有自主權的無辜殉戰者.
從一開始西鄉寫個花子信開始,我就不由的同情,同情那個無知狂妄的軍國主義民族.為那場戰爭他們民族受到的苦,人民遭受的罪絕對不會少.
當然,影片中很多鏡頭還是讓我一如既往的厭惡日本.動不動就自殺殉國,用刺刀殘酷的殺人.
可是,影片還是有很多讓人深思的地方的,起碼,讓我想到了很多.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指導,講述戰爭下,那些無奈參戰的人,在重重困難下選擇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而不是愚宗那些以自殺為榮的行為。
以渡邊謙主演的中將從其在美生活的日子為這位角色劃上與別的日本軍人不同的行為與觀念,二宮和也主演的這位被迫參戰的面包師傅,又這位中將身上學到,和了解到戰爭是殘酷和無情。而被認為是懦夫行為的撤退,被其深刻認識到保護自己不是一件違背國家,背叛民族的事,永遠都要做正確的事。由此而生。
由二戰為背景的硫磺島戰役,影片沒有像常規戰爭電影一樣,在戰爭場面,或是爆炸特技上花功夫,而是由一個在別的士兵眼中那位“不稱職”的士兵,由他講述這個故事,從各種小事中來描寫這位 面包師傅,挖戰壕時的抱怨,射靶子的技術,對戰爭的厭惡, 他在鋇體山失手后 同伴們的自殺,而其在聽到中將的命令后,決定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說服那位因善良而被開除來到這個孤島上的憲兵。
說不下去0 0下次接著打把0 0 睡覺
【硫磺島的來信】我以為是一部日本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