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0 11:18
首映:1931-01-30(洛杉磯首映) / 1931-03-07(美國)
年代:1931
時長:87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9.3
觀看數:4237
熱播指數:971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城市之光》想傳達的深層思想
上帝說:"要有光。"上帝說得對。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了,太陽,月亮,星星,火把,電燈,都能給人類帶來光明。還有呢?文明之光?人類靈魂里的光呢?人性之光?這部電影名叫 城市之光 都和光有關。卓別林的喜劇一如既往地演繹了小人物,小人物們的悲歡離合。哈哈大笑之后,引人入勝,讓人深思,有深刻的主旨。
做喜劇的人誰又敢說沒有受到過卓別林的影響呢?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無論是港式無厘頭或是英倫幽默又或者本山大叔式肢體語言,總能在細微之處發現卓別林的縮影。
小時候常常守著中央一套看卓別林的老電影,那時候會很奇怪為什么這種不講話的電影也可以這么好笑。到現在重新再翻出來看看,依舊捧腹大笑唯一不同的是,看到結局,真實的淚目了。
不需要任何對白,通過行動和細節完美刻畫了人物,真正使敘事動力落實在人物行動上。
人物出場是在雕像揭幕儀式上,破落不堪,十分窘迫
人在社交里生存,出現百態的人生,有時我們理解別人的同時別人未必理解我們,但我們要知道光總會照在你身上,跑不掉也不用跑。
"做了壞事,就會有報應!這個城市中的人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熱與滿足感中。這里有一道光,有一個神,有一把隨時可能揮向作惡者的頭顱的鐮刀。他是正義的,強大的,同時又是神秘的。每個人都變得小心翼翼,謹言慎行,生怕自己成為“城市之光”的下一個目標
看完《城市之光》,只能說卓別林真的是大師級!他的城市之光就是賣花的女孩眼睛能夠復明重新看到這個世界,或許女孩幻想中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是街頭的流浪漢,這樣戲謔的故事情節,卻催人淚下,故事敘述中的無數個情節設計充滿笑點,每一場的精心設計都可以稱之為經典。
1.富翁帶流浪漢去club,光滑的地面讓流浪漢無法站穩,流浪漢欲要摔倒,滑稽而夸張的表現手法隱喻流浪漢所穿的鞋子已經被磨平了,后面也有更直接的鏡頭顯示,流浪漢的鞋底確實已經磨平了,經濟大蕭條時代的人們生活。
2.相似物的鏈接
聲音的創傷
把卓別林置于“死亡與升華”的符號之下,或許看似古怪,甚至荒唐:卓別林的電影世界,一個爆發著毫不崇高的生機,甚至粗俗的世界,難道不是對死亡與升華的一種浪漫主義癡迷的反面嗎?或許如此,但就某個特殊的點而言,事情又變得復雜:聲音(voice)的侵入點。正是聲音讓緘默的滑稽戲,讓這無拘無束地破壞并毀滅,而無視死和罪的,前俄狄浦斯的、口語-肛門期的天堂,喪失了它的天真:“在滑稽戲的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既沒有死亡,也沒有犯罪,每個人都隨心所欲地發出并接受擊打,奶油蛋糕橫飛
相信看完這部電影的人,覺得最動容的還是那一句“是你”。
心地善良的流浪漢愛上了賣花的盲女,并且拼盡全力去幫助她,甚至瘦弱的他為了賺錢去打拳。可就在機緣巧合有錢幫助盲女的時候,他卻被警察誤會而入獄。
兩年后出獄的他再次遇到了盲女,此時女孩已經開了花店,并且眼睛也已復明。流浪漢在看到賣花女的那一瞬間怔住了,女孩出于同情送給他一朵花,在觸碰到他手的一瞬間,如同被電流擊中,半晌開口“是你嗎?”
身體是不會騙人的,愛與不愛,身體可能會比心更早意識到,愛一個人是藏不住的
《城市之光》想傳達的深層思想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