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之所以好看還是因為它傳遞了很多幸福的元素。
有充裕的錢足以支撐自己的夢想,讓觀眾感受跳傘的刺激歡樂而避免了恐懼,感受下金字塔又不用擔心小偷,去看泰姬陵又免于排隊,還可以在空無一人的長城上飆摩托車。
我想每一個人都希望有足夠多的錢可以去蠻有世界,有足夠寬廣的視野讓你成為一個有樂趣的人,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電影與現實不同在于,你永遠只看到美好的一面,而免于被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煩惱困擾。夢想的絢麗點綴你的,然而身臨其境體驗才能給予你真正的成長。

The bucket list 一直是個永恒的話題。當死亡審判來臨時,無論愿意與否,總得積攢去面對的勇氣,而有了死的勇氣,就用了生的膽量,這也就造就了死前這段歲月的瀟灑,瘋狂,頓悟和感恩。
想起第一次看此話題電影,是沒有我的日子(My life without me)時,薩拉波莉飾演的女清潔工得知自己身患癌癥后,向醫生要了幾顆糖,以防回家的路上覺得太苦,當晚去甜品店要了最甜的糕點和一支筆,列下生前十個愿望,我當時眼淚就嘩嘩地留下來,仿佛生活都是甜蜜的時候我們會來塊黑巧克力體會下別樣風味,生活里如果太多無法承受之苦痛我們就需要最甜的糕點來證明甜蜜的存在,從那以后養成了吃點甜品計劃苦澀事情的習慣。也從那時開始思考我自己的list。
回到本片,老卡特的淡定和愛德華的I'm not everyone形成鮮明對比,也奠定了片子的觀賞性。愛德華得到死亡審判后沉默片刻開口問的卻是他病友的身體情況,卡特安靜地說我只想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僅此而已,仿佛就像詢問自己還剩多少假期,以便計劃最后的旅程。的確,想起史鐵生的死亡哲學

本來是想看一部喜劇的,搜到的這部電影其實算不上喜劇。電影情節、演員演技什么的沒有多大值得吐槽的地方,但這部電影業并沒有多大的出彩之處,看后不會讓人后悔,也不會讓人覺得很值得。
之所以會一直看下去,是因為主角之一在《肖申克的救贖》里出演了一個讓我覺得挺不錯的角色,而且電影畫外音的形式覺得和《肖》很相似。
電影所探討的主題也之中規中矩,并沒有多深刻或是多膚淺。

“這是我第一眼見到愛德華(尼科爾森的角色),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個不同尋常的開始……”不知道是導演“黔驢技窮”,還是他想刻意借《肖申客的救恕》的影響力來為此片貼金,這部影片在最開始的時候的旁白,讓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肖申客的救恕》的影子,可以說看的興致就稍稍減少了點,但沖著摩根·弗里曼和杰克·尼科爾森兩個響當當的名字,仍耐著性子繼續看了下去,卻沒有想到看完后,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總想要寫點什么才好,在我心里已經把這部影片放在了最優秀的影片之列

“遺愿清單”如果我的生命還剩十年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