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8 06:26
首映:2005-01-14(中國大陸) / 2004-06-18(美國)
年代:2004
時長:128分鐘
語言:英語,保加利亞語,西
評分:8.8
觀看數:56173
熱播指數:768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幸福終點站:這是我還會想要看的電影
大年初一,窩在溫暖的被窩,看暖人心的《幸福終點站》,2個小時03分鐘的片子,我竟然忘記了,咽喉還在痛。它像冬日里的一杯熱咖啡,讓人感到手掌和心靈都被溫暖。。。感覺它是歡樂版的《肖申克的救贖》,困境面前,需要的是自救。
有些等待,只需要1分鐘,比如通關;但如果你沒有有效的簽證了,那么這個等待,就是9個月,也許會更久。。而一個男人的承諾,就算你等21年,也不一定能等得到。。。
斯皮爾伯格說,我們每個人都如Viktor一樣,在這充滿變數的人生中,或許在某一個瞬間都會迷茫,然后帶著失望的眼睛去尋找去等待;而Tom Hanks說,“Viktor終于明白,這個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進的;身處其中,只有為自己掙個好生活。”
殊不知,你想要的結果并不是空空等來的。在等待的時候,干些什么吧!而世事的布局在我們的心動和行動間已然轉換。
雖然不要求電影結局完美百分百,但Amelia做回小三的結果,不是很能讓我接受。幫Viktor的方法只有這一個嗎?電影展現給我們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讓自己離結果更近一步
實在找不到電影看的時候,就會選擇Tom hanks
電影是一種鏡與世俗神話
本來不浪漫的滯留機場兩年半變成了邂逅美女則塔瓊斯
自立更生
只是Tom Hanks把在異國得知祖國淪陷時候的那種絕望的男人的默不作聲地流淚詮釋的入木三分
電影的最后,我發現,他的電影總是一種男人的影片
不管是掛著愛情還是動畫片的外衣
實際上的原型滯留飛機場兩年半,我想來美國的初衷應該不如電影所言是因為簽名吧
就像是《海上鋼琴師》的開場白一樣,那么多人偷渡來美國,看到她,都會尖叫,仿佛看到了幸福的光暈
自由女神
他賺得錢開始只能買個漢堡,后來變成了套餐,再后來他時薪六百美金
他說那是家鄉,無論怎樣戰火彌漫,都不會害怕
可是生活畢竟是生活,所以他獲得臨時簽證代價是失去了心愛的則塔瓊斯
他進入紐約的代價是印度人引渡回國接受襲警制裁
這個本來只會說yes 只會重復酒店地址得男人,在機場自學英語
生活有各種無奈
一個來自東歐小國家的Viktor,去美國幫父親實現一個未了的夙愿。從飛機起飛到在肯尼迪機場落地的這一段時間,他的國家突發政變,Viktor因此突然成為了沒有國籍的人,無法入境,也無從出境;縱然紐約就在觸手可及的門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機大廳里,直到身份明確。
這一等竟然是9個月...
但在這9個月的等待中,Viktor沒有狂躁、沒有悲傷、沒有迷茫,他在待改建的67號登機口給自己造了一個家;靠自己的天分找到了機場維修的工作;靠自己的智慧,幫了一個買藥救父的俄羅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緣;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當笑柄的人;當他終于可以走過那扇門的時候,這個一開始語言不通的東歐人,已經讓整個機場為之動容。
有人說情節很老套、主題不鮮明、影片無意義...是,雖然不像有些人期望的那樣有多么深刻的含義、感人的情節、新穎的創意,可是顯然斯皮爾伯格這次走的是另一條路線:親切的感動。
親切的是,航站中發生的故事,正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詼諧幽默中富有教育意義;
感動的是
昨天晚上終于看完了《幸福終點站》,終于又想寫些什么了。《幸福終點站》,去年在學校里的機房就開始看了,不過只看了個開頭。寒假又買了碟看,結果碟片看到一半又放不出。于是回家以后又下載了來看,不過下載了以后卻一直沒有時間看。昨天要不是急著看完了刪掉騰出硬盤,也許我還不會看呢。
《幸福終點站》,看完了。才發現居然又是一個關于爵士樂的童話。漢克斯演的維克多·諾沃斯基一直抱著一個花生醬罐頭的罐子,誰都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后來他對在機場里面認識朋友們說,里面是爵士。后來他又對美女澤塔瓊斯說,那里面是承諾。那里面有56位爵士大師的親筆簽名,那是他的爸爸托人寫了許多的英文信寄到美國要來的。他爸爸有張照片,上面是57位爵士大師的合影,他爸爸要到了56個簽名,只差一個,就去世了。諾沃斯基承諾他爸爸一定要到紐約要到這最后一個簽名。
原來這部電影還是在宣揚美國人最自豪的兩樣東西:紐約,和爵士樂。
紐約,代表了自由。
電影最后,諾沃斯基終于走出了機場,踏上了美國的土地。他招來一輛出租車,司機問他從哪里來
好的電影總能給人帶來很深的感觸
很明顯的,THE TERMINAL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是“等待”
幸福會來到,一切都會美好,只要我們耐心等待
但是最讓我感動的并不是Navorski那句“I wait”
而是當機場負責人告訴Navorski有辦法讓他進入朝思暮想的紐約,只要他說一句他害怕那個常年動亂沒有人權沒有人道主義的國家Krakozhia。
然而他卻用無比堅定的語氣說道:“Is home,I am not afraid from my home”
于是想起影片最初當Navorski在機場負責人滔滔不絕的他完全聽不懂的英語中聽到的那一句“Krakozhia”時,興奮萬分地豎起大拇指,眼神中充滿了驕傲的場景。
他愛他的國家
是的,即使這個家有著種種的不足,不夠開放不夠先進很多方面無法和發達國家相比,即使新聞不夠自由,即使人權體制不夠完善,即使存在著貪污腐敗,即使時不時的會有一些動蕩,但家始終都是家,我們擁有著一股用愛支撐的力量,努力奮斗著將它改變得越來越好。幸福和美好會來到的,但不能僅僅只是等待。
幸福終點站:這是我還會想要看的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