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港片迷來說,港片復興也許會有無限可能,但大概怎么都想不到完成這個任務的竟然是邱禮濤。去豆瓣看一下邱禮濤的執導履歷,幾乎沒有一部過8分的電影,最佳代表作是我們的童年噩夢《人肉叉燒包》《伊波拉病毒》《陰陽路》系列,以及溫碧霞那部讓無數熱血青年珍藏于硬盤“頂禮膜拜”的奇片《驚變》,其他的整體水準都不高,近年來北上的作品更是慘不忍睹,十足香港電影界的邊緣人物,曾被稱為爛片王。而拆彈專家1獲得金像獎提名,實在是矮子里面湊高個。當年港片沒落,一是缺錢,二是缺人才,這種狀況持續多年
看到《拆彈專家2》這個鏡頭,不禁讓人想起香港的那段歷史
邱禮濤的《拆彈專家2》里面有這樣一個鏡頭,劉青云演的拆彈專家董卓文去拆除一個放置在公共場所的炸彈,炸彈的盒子上面寫著四個字“好人勿近”。
結合《拆彈專家2》的情節,不禁讓我想起香港的一個歷史事件,這個歷史事件對大陸人肯定是非常陌生的,至于邱禮濤是不是知道,是不是在電影里面暗含某些意思,我不做揣測。
這段歷史就是1967年發生的“六七暴動”。維基百科上是這樣介紹的:“六七暴動”
電影看到三分之一時候,其實在我心里覺得要暗示的東西很明顯了,劉德華的黑化是因為覺得體制對他的不公,他的奉獻遭到背叛,所以他要成立加入反抗組織復生會。但是其實并不是不公,組織有讓他調去其他部門,正常來講遭到這種事情導致殘疾不能再去一線很正常,畢竟人命關天(你咋知道你沒有創傷后遺癥關鍵時刻手抖)。
但是這種憤怒被放大,覺得其他人都是錯的,自己曾經的朋友也不站在自己這邊,反而被體制同化。電影正式時間發生在2019到2020年,這段時間也是現實香港社會問題最嚴重時候

已經很久沒寫影評了,其實最近還是看好多電影,《懸崖之上》《追虎擒龍》《唐探3》不過這些都沒有讓我寫的沖動,說白了,感悟不深,感覺都是一眼看到低的敘事和套路。
直到我遇到了這個拆彈的故事,當然我對故事里那顆“大衛”的原子彈不敢興趣,我只對“潘乘風”這顆炸彈感興趣。
其實每個生來就是一顆定時炸彈,當生命盡頭的時候也是引爆的時候,所有和他接觸的人都會傷心,都會流淚。
當然有時他也會提前爆炸,引爆他的因素很多,過度失望,過度氣氛,過度孤獨,過度厭世。當然無論哪種原因的引爆

“拆彈專家2”一星給特效 實在是拉胯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