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23:14
首映:2013-08-21(德國) / 2014-02-07(美國)
年代:2013
時長:106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1
觀看數:89264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末日哲學家”平庸的劇情片 看完這個評論,感覺討論哲學的都是被導演給忽悠了。。。。
先大致談下劇情,最后一堂課里的三次選擇題。
第一場:告訴大家選擇理性,這是世界邏輯的基礎,就如人的本能,渴了喝水,餓了吃東西,不存在對與錯,所以正常人都會選擇對延續人類繁衍為目標的人。
第二場:是細化的選擇,仍然以延續香火為目的,但是在理性選擇之上加了權重比例,類似于渴了要喝水,但是如果水有毒,你仍然會放棄,比第一場多的只是增加
智慧的理性選擇,依舊是第一場的老套路,選擇整體上對自己有利的。
第3場:人性的選擇,純粹的文藝范,選的絕大多數是精神文明相關的,大家也知道精神文明沒有物質支撐,是無法生存的,所以導演得讓你們都死,不過死的比那
些選理性的更瀟灑而已。
好,來看看3場為啥都得死,第一場,說起來是理性選擇,但是他們老師的憤恨(也就是負面的人性)將理性推向死亡,說白了就是理性選擇的再好,也是為人性服
務,如果你們不接受我的人性取向,我也利用理性的手段完成我的人性偏向,不給你們密碼,你們還是跟我一起死,什么延續香火,在老師個人負面人性面前都是屎
。
第二段依舊,選完了是吧,不聽我指揮
引用一高人留言:
“面對學生戀人的即將離別,哲學老師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把學生設計在世界末日的情景模式里。
第一問,假如我將他(第三者)分隔開,你會愛我嗎?學生戀人回答,我會憎恨你,讓你被火燒死。
第二問,假如他(第三者)是個gay,你會愛我嗎?學生戀人回答,我會和你在一起,但會整日郁郁寡歡。教師悲吼,與其這樣,我寧愿這是世界末日。
第三次,學生戀人忽然提出說,請讓我選擇吧,于是學生戀人選擇了唱歌,跳舞,大麻,賭博,最后自爆…意思是我寧愿快樂至死,也不愿讓情感服從理性。
什么是天啟,就是走過黑暗,揭示未知。哲學老師最后悲傷地找到他的答案。”
其實說吧,,我感覺寫完三問三答就可以了,,最后一句真的感覺沒必要。看完這個評論頓時感覺自己之前對所謂“影片講述的哲學思想”的思考行為是多么愚蠢。。
最后總結,,從普遍的角度來看這個電影,恨不得沒星,從以上引用的高人的角度來看,覺得5星有木有? 這種挽回戀人的方法高大上了有木有??
心儀的聰慧女生,竟然選擇了資質平庸的男生。哲學教授惱羞成怒,認為男生借助家境才贏過自己。于是他設計生存游戲,重設自己和男生的背景,讓女生再次選擇。如果依然被拒,他就自殺了結情傷。
這是一部討論哲學的電影?別鬧了,電影只是在展示哲學教授在失戀時如何以死相逼。這個游戲自始至終就只有一個問題——如果重來,你會選擇我么?
為了確保獲得答案,教授干擾試驗,讓女主及其男友抽到指定身份,以便這個問題在不同題設之下分別被回答。
【第一次模擬】
女主男友被設定為普通人,教授被設定為神秘角色,女主選擇了男友并認為教授是威脅。但是,第一次試驗出現了意外狀況。教授因草率殺害詩人,被女主串通眾人在其進入避難所前殺害。
教授未能得到答案。
【第二次模擬】
教授進一步修改了題設,女主男友被設定為同性戀,教授因唯一掌握逃生密碼被設定為必選角色。結果,女主依然選擇男友,只在男友出軌時,勉強選擇教授作為報復。教授選擇同歸于盡。
經過兩輪實驗,教授認定女主對他已無好感(她將神秘身份解讀為威脅)
The Philosopher,或者After the Dark是Huddles導演于2013年在美國拍攝的一部科幻劇情片。該片預計在加拿大境內于2014年4月15日上映。這位導演在他的電影生涯中并未拍攝什么有名的電影,希望這部作品可以為他創造一些聲望。
在《末日哲學家》中,一名哲學老師帶領著20名學生在上畢業前的最后一堂課。在這堂課中,老師強迫學生們進行了一項思想實驗。實驗假設學生們與老師一起處在一個核爆炸現場,核輻射很快就會到達他們這里。他們附近有一個防核場所可以避難,但場所內的資源與氧氣只夠10個人存活一年,而核爆炸的影響力又一定會持續一年。這就決定了只能有一半的人存活。這時,老師讓學生們抽取隨機的身份與技能卡片來決定在這項實驗中他們所扮演的職務角色,并且通過這些信息投票決定哪10個人值得存活下來。在這些學生的角色中,有農民、電工、詩人、醫生等等。投票還沒開始,詩人角色就被老師槍斃了,原因是他的技能對于人類種族的延續無關緊要。跟隨著老師理性主義的邏輯,同學們開始了他們的投票。類似的實驗一共進行了三次,第一次他們失敗了
先大致談下劇情,最后一堂課里的三次選擇題。
第一場:告訴大家選擇理性,這是世界邏輯的基礎,就如人的本能,渴了喝水,餓了吃東西,不存在對與錯,所以正常人都會選擇對延續人類繁衍為目標的人。
第二場:是細化的選擇,仍然以延續香火為目的,但是在理性選擇之上加了權重比例,類似于渴了要喝水,但是如果水有毒,你仍然會放棄,比第一場多的只是增加
智慧的理性選擇,依舊是第一場的老套路,選擇整體上對自己有利的。
第3場:人性的選擇,純粹的文藝范,選的絕大多數是精神文明相關的,大家也知道精神文明沒有物質支撐,是無法生存的,所以導演得讓你們都死,不過死的比那
些選理性的更瀟灑而已。
好,來看看3場為啥都得死,第一場,說起來是理性選擇,但是他們老師的憤恨(也就是負面的人性)將理性推向死亡,說白了就是理性選擇的再好,也是為人性服
務,如果你們不接受我的人性取向,我也利用理性的手段完成我的人性偏向,不給你們密碼,你們還是跟我一起死,什么延續香火,在老師個人負面人性面前都是屎
。
第二段依舊,選完了是吧,不聽我指揮
澤米特是導演傳達自我認知和思考世界的信息切入點,通過澤米特這一形象的塑立,表現了導演的思考。首先,電影以性隱含開頭,寓意著性是一切生命力的開端包括自己的電影。其次通過澤米特這一教師形象的轉述,目前世界的現狀。人們感覺不到幸福,科技迷惑了人們的心智,所謂的法律只是幫助一部分人合理踐踏另一部分人剝削另一部分人的工具,所謂的經濟學邏輯學思維理性人思維都是建立在零和博弈之上的,無論你有多么強大的邏輯也注定逃脫不了成為那個可憐者可悲者無助者和被壓迫者。世界在向黑暗進軍,正在投向魔鬼的懷抱。導演通過澤米特希望大家思考這一人類境遇,思考人類怎么走出者人們都不愿意接受的惡性循壞。導演相信想象力是一切的源泉,想象力孕育了這個世界,也孕育了這個世界的矛盾魔鬼不公殘酷等,該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只有澤米特通過想象帶領大家去思考去求證這終極實驗也是人類唯一的實驗。澤米特把自己想象成上帝,把人放在叢林法則之中,讓人去生存去繁衍。所謂的核爆只是自然災害或天啟的代表,它代表著人類最初的情形。恐懼,欲望,選擇等等
“末日哲學家”平庸的劇情片 看完這個評論,感覺討論哲學的都是被導演給忽悠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