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22:27
首映:2013-08-21(德國) / 2014-02-07(美國)
年代:2013
時長:106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1
觀看數:13332
來源網:三年網
“末日哲學家”選擇你的理性與人性
片子還算可以,拍得美輪美奐,演員也一個個要顏有顏,要演技有演技,至少都撐起來了。但故事還是脫不開的美式綠茶婊的裝腔作勢,看的有點點窩火。
不過各種細節設定很有意思。
有人不懂最后那顆子彈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跟人性無關,答案都在故事里了。
首先,這個教授設定的那些個命題,都是基于他認為那個男朋友配不上女主。所以,他設定了末日危機這樣的背景,掩蓋了優生學,或者淘汰制的殘忍,而是創造了一個他們盡量可以救多一個人的假象。但實際上,這跟最初時候兩條火車軌道選一個,選五個是同樣的邏輯。只是這次,人的技能和客觀條件是選擇的前提。他是想證明,跟那個男的在一起,女主是會后悔的。
只有跟“優秀”的他在一起,女生才會幸福。
然后,經過了兩輪游戲,女主受不了就逆襲了。她的設定是告訴教授,一個人會什么技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能不能讓生活變得更快樂。一個人的人生,甚至整個人類延續的時間長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段時間,人生是過得快樂的。而不是僅僅單純的為了繁衍而繁衍,為了優秀而優秀。
最后
引用一高人留言:
“面對學生戀人的即將離別,哲學老師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把學生設計在世界末日的情景模式里。
第一問,假如我將他(第三者)分隔開,你會愛我嗎?學生戀人回答,我會憎恨你,讓你被火燒死。
第二問,假如他(第三者)是個gay,你會愛我嗎?學生戀人回答,我會和你在一起,但會整日郁郁寡歡。教師悲吼,與其這樣,我寧愿這是世界末日。
第三次,學生戀人忽然提出說,請讓我選擇吧,于是學生戀人選擇了唱歌,跳舞,大麻,賭博,最后自爆…意思是我寧愿快樂至死,也不愿讓情感服從理性。
什么是天啟,就是走過黑暗,揭示未知。哲學老師最后悲傷地找到他的答案。”
其實說吧,,我感覺寫完三問三答就可以了,,最后一句真的感覺沒必要。看完這個評論頓時感覺自己之前對所謂“影片講述的哲學思想”的思考行為是多么愚蠢。。
最后總結,,從普遍的角度來看這個電影,恨不得沒星,從以上引用的高人的角度來看,覺得5星有木有? 這種挽回戀人的方法高大上了有木有??
The Philosopher,或者After the Dark是Huddles導演于2013年在美國拍攝的一部科幻劇情片。該片預計在加拿大境內于2014年4月15日上映。這位導演在他的電影生涯中并未拍攝什么有名的電影,希望這部作品可以為他創造一些聲望。
在《末日哲學家》中,一名哲學老師帶領著20名學生在上畢業前的最后一堂課。在這堂課中,老師強迫學生們進行了一項思想實驗。實驗假設學生們與老師一起處在一個核爆炸現場,核輻射很快就會到達他們這里。他們附近有一個防核場所可以避難,但場所內的資源與氧氣只夠10個人存活一年,而核爆炸的影響力又一定會持續一年。這就決定了只能有一半的人存活。這時,老師讓學生們抽取隨機的身份與技能卡片來決定在這項實驗中他們所扮演的職務角色,并且通過這些信息投票決定哪10個人值得存活下來。在這些學生的角色中,有農民、電工、詩人、醫生等等。投票還沒開始,詩人角色就被老師槍斃了,原因是他的技能對于人類種族的延續無關緊要。跟隨著老師理性主義的邏輯,同學們開始了他們的投票。類似的實驗一共進行了三次,第一次他們失敗了
The Philosopher,或者After the Dark是Huddles導演于2013年在美國拍攝的一部科幻劇情片。該片預計在加拿大境內于2014年4月15日上映。這位導演在他的電影生涯中并未拍攝什么有名的電影,希望這部作品可以為他創造一些聲望。
在《末日哲學家》中,一名哲學老師帶領著20名學生在上畢業前的最后一堂課。在這堂課中,老師強迫學生們進行了一項思想實驗。實驗假設學生們與老師一起處在一個核爆炸現場,核輻射很快就會到達他們這里。他們附近有一個防核場所可以避難,但場所內的資源與氧氣只夠10個人存活一年,而核爆炸的影響力又一定會持續一年。這就決定了只能有一半的人存活。這時,老師讓學生們抽取隨機的身份與技能卡片來決定在這項實驗中他們所扮演的職務角色,并且通過這些信息投票決定哪10個人值得存活下來。在這些學生的角色中,有農民、電工、詩人、醫生等等。投票還沒開始,詩人角色就被老師槍斃了,原因是他的技能對于人類種族的延續無關緊要。跟隨著老師理性主義的邏輯,同學們開始了他們的投票。類似的實驗一共進行了三次,第一次他們失敗了
影片開頭的性愛畫面,制作和拍攝的太唯美了,比后來的男歡女愛制作的都要好看,是可以瞬間吸引人看下去的那種好電影片頭,但是電影在接下來設置出現電影名字的片段和環節部分有點太····我想半天都不知道男主角跑來跑去寓意著什么,不會是單純的為了湊時間吧!
電影設置了三個選擇題,三次選擇,三次不一樣的結局,最有意思的是三次環節下來教師的桌次也產生了不一樣的擺放,從零散,到平行,最后的環繞,這是說明什么了呢?人與人需要團結才能生存下來?還是相互配合才是生存下去的關鍵。
關于這個避難所,這是我第一次在電影中發現的人類末日避難所最簡陋的一個了,門口防輻射什么就靠一個玻璃門,然后竟然不是地下室,而是有陽關照進來的那種高科技避難所,超越了我的想象范圍,然后關于哲學中的電影,他到底要展現什么呢?
一個永遠左右別人生死的老師,扮演這上帝的角色?一群平凡的人們扮演著現實中不同職業的人員,西方的哲學不是宣揚人人平等嗎?為什么最后的哲學就是非要區分人的高低貴賤呢
“末日哲學家”選擇你的理性與人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