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8 02:52
首映:2016-07-22(美國)
年代:2016
時長:28分鐘
集數:12集
連載:12全集大結局
評分:9.5
觀看數:89284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馬男波杰克 第三季”2016年度佳片,說說我理解的馬男和戴安
Bojack和我們都在跟自己玩著為數眾多的心理游戲:渴望被愛,自憐自艾,人們終將離開我,等待著被拋棄,你看我活得多好人們是愛我的,人們拋棄的不是我。
游戲1:要求被無微不至地愛。Bojack對母親有著矛盾的心理,渴望她的愛又憤怒于她的忽視,所以他變成了回避疏離型人格,CP說你只是想要一個暖屌的媽咪是一種很貼切得總結。
游戲2:自憐自艾。不停自憐自艾卻從來無法進行改變,好像總有一種力量遏制著改變自己
E4,真正的天才的作品,送小海馬回家時我就知道編劇的尿性,這世界沒有那么多美好,BJ默默關上門,有些離別就是這么的倏起驟落,我的眼淚幾乎流下來。Kelsey, in this terrifying world, all we have are the connections that we make. 可偏偏最后也沒有傳達到心意。最后一分鐘發現有通話鍵的時候,you’ve got to be kidding––這就是孤獨的極致。巨大的黑色幽默,還有巨大的悲哀。每一分鐘都是藝術,配樂,精彩,孤獨,唯美,憂郁,在彌漫泡泡的海底演著一處啞劇,娓娓道來一些我們誰都說不出去的頹圮
難過的就是你明知道自己最大的問題在哪,但卻無能為力,帶著面具你可以活的很好,你可以接著扮演那個活潑開朗待人溫暖的人,可一旦你想對誰敞開心扉,簡直就像強行將別人拖下水,帶著負罪感緊抓著救命稻草,直到它斷掉,你沉下去,再浮上來,撿回面具繼續過回正常人的生活。不是我自視過高,現在好像標榜自己是異類都是一種炫耀,別人會覺得你也沒怎么樣別把自己想得太特別,但是你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啞巴,在自己在乎的人上從來就表達不清自己的想法,不敢也不會。如果我不是這么一個zoe,也就不會對馬男這種劇產生那么強烈的共鳴,看完是真的感覺很喪,感覺自己不會好了,況且我有沒有LA的豪宅,所以我是個更悲慘的版本。可能別人無法理解我時不時的負能量爆棚,外表光鮮看似有美好生活,你就是太矯情,可我心里是有殘疾的,沒有這種體會的人我說再多也不會理解。我無比渴望一份親密關系,一份穩定的能讓我安心的關系,可我可能永遠都找不到,因為打心里我是自卑的,擔心自己配不上這么好的東西,萬一搞砸了怎么辦,反正最后都要搞砸我不如就放棄吧,別抱太大期望
我喜歡S3的地方在于其劇情的突破性和深刻性。故事不僅僅聚焦于Bojack本身,它對更宏大主題(如喜劇、奧斯卡、女權主義)的影射和諷刺,對每個人物性格的關照與呈現,使劇本身沒有停留在重蹈覆轍的惡性循環中,而是向著更開闊和明亮的方向前進,除了Bojack。
我自始至終都無法對Bojack抱有任何同情。這更像是一場手術臺前置身事外的冷漠審視——但動機并非不懂解剖,而只是無動于衷。
Bojack不快樂是因為他的自我厭棄。而自我厭棄的根源,是被壓制的童年和缺失的親情,是早年公眾視野中過度的曝光
《馬男波杰克》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三季的第四集,甚至只有這一集我收藏了。這不是說其他的Episode不好,恰恰是有了其余的高水準鋪墊,才讓這集更加耀眼。
第一層,策劃上一反常規地把Bojack放到海洋世界,從而有了反觀眾對《馬男》認知的“無聲”的一集,這種熟悉的陌生感人類無法拒絕。
第二層,畫面和音效上,創作者也進入了一種自我探索實驗,能感覺到他們的“克制的嗨”。尤其是在Bojack帶著小海馬找父親的冒險中,那幾幕場景的設計極為出彩,就像是馬男版的《愛麗絲漫游仙境》,是跳脫《馬男》世界的
《馬男波杰克》是部典型內容大于形式的動畫劇,看似在探討好萊塢影視圈那些不痛不癢的人和事,實際卻通過動物形象擬人化地展現了我們每個人面對自己和世界的諸多選擇與焦慮。微博上的雞湯截圖只是非常微型的一些小結,一部好劇真正經典所在都是在小結之前你所經歷感受的一切。可這年頭誰又有耐心去細細看完每一集呢,所以我這里也有一碗毒雞湯~
"Everybody loves you, but nobody likes you. " —— 愛從一開始給人的都是那么美好的憧憬,然而愛到最后將會變成一種責任、義務
“馬男波杰克 第三季”2016年度佳片,說說我理解的馬男和戴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