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0 01:51
首映:2022-05-20(戛納電影節) / 2022-08-26(美國)
年代:2022
時長:108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6
觀看數:38081
熱播指數:142
來源網:三年網
“三千年的渴望”現代神話寓言
欲望也是由自由意志轉化而來的,放大或縮小都是自己的,愛或許就是放棄一切,心甘情愿的失去自由,這種感受也只能是自己的。所有不受控制的情緒,正是真實所在,或感性或理性,不奴役別人,渴求別人的愛,正是自由之愛。藍色的天空,綠色的草地,黑色而獨立的路燈,或許就是通往幸福的路徑。
大大小小的故事,無不圍繞欲望,喜劇不如悲劇多,精靈?♀?被困在瓶中的幾千年,情緒也在不斷的發酵,變化。何為智慧,可能真的就是無知吧,沒有早早的預見,沒有復雜的不安,安然若素,順其自然。
這部電影在傳達一種感受,就是愛情原本的樣子。 如一滴河水回到大海中,它跟大海講述著昨日之城,歷歷在目。 水滴發現原來好夢正酣,就是當下,這部片寧靜深遠,可以與任何一種寂寞共振著。
《三千年的渴望》是名導喬治米勒(《瘋狂麥斯:憤怒道》)的一次大膽嘗試,這部片有如《十日談》、《一千零一夜》的敘事方式,以一盞茶的時間,講完一個人故事的明滅,幾千年來任何成王敗寇的人生執念, 都是歲月里的流沙而已。
它一看就知道并非賣座片,它里面的東方神秘元素也非賣座王道。 但這部片很美
愛能帶來囚禁,愛也能帶來自由,愛是犧牲自己。現代科技200年內的突破使得人類換了個視角看待神異,片中重復了的精怪神仙會不會已經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可是當這事與科技發展產生了沖突的聯系時,人類自身也應該思考技術的發展建立在哪里,這技術的膨脹建立在什么的縮減上。3千年的等待沒有改變精靈對愛的渴求,他卻難以和新的頻率,信號和平共處;這也可以是對人類情感的存在,人性的美好與技術發展的交換是否存在的隱喻。人能創造技術,人能被技術局限,人不能被技術取代。
1,應該忠實原題,叫“三千年的孤獨”。
2,表面是燈神的孤獨,實際是女性三千年的孤獨。
3,四個小故事,示巴—古藤—糖塊—澤菲爾。從一路下滑到重新崛起。
4,女人一路下滑,同時男人也在一路下滑。所羅門-穆斯塔法/蘇萊曼-穆拉德/易卜拉欣,跟澤菲爾搭配的是一個老朽。
5,貫穿全片的問題:女人最想要什么。答案應該是愛。但不是男女之愛。然后通過澤菲爾和艾麗西亞兩個故事,校準了愛的定義:既不被燈神控制,也不控制燈神。
6,燈神代表某種“前文明”的力量,包括“講故事”這種方式
如果,這部片子真的像《一千零一夜》一樣,從頭到尾讓Djinn把它(他?)在過去3000年間,身為一個瓶中妖精所經歷的奇聞軼事娓娓道來,給我的觀感可能會更好一些。
影片前半段劇本的創意我其實非常喜歡。從《阿拉丁》到《七龍珠》,我們從小到大,或看過、或聽過太多此類許愿神燈的故事,其中的核心矛盾來來回回都是正反兩派爭奪許愿權,這種套路看久了自然會有些乏味。
所以當又有一個“燈神”故事出現在眼前,但里面的主人公卻不愿再重蹈前輩覆轍的時候,觀眾就會突然感到耳目一新。這位敘事學專家Alithea
“三千年的渴望”現代神話寓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