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須臾
《曬后假日》是一個父親和女兒的故事,也是蘇格蘭出生的紐約作家、編劇、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的長篇處女作。
作品在今年五月的戛納電影節上榮獲導演處女作獎和影評人周單元大獎兩項提名,可謂斬露鋒芒。
夏洛特·威爾斯作為一名女性導演,在《曬后假日》之前執導的短片,就分別在圣丹斯電影節和西南偏南電影節上獲過獎,并被《電影人》雜志(Filmmaker)評選為 “25位獨立電影新人”之一。
作為一出道就屢獲殊榮、成績不俗的新人導演

前陣子還在和朋友閑聊“父親關系”的話題。男人不懂如何與孩子相處,甚至談不上“付出”,當孩子表現出忤逆,一種來自父親身份的制裁和壓迫就會馬上顯現。
進一步談到,生育是如此偉大的造人能力,但因為社會結構的原因男人共享甚至奪取了生育的成果。于是父親的形象,一直以來都以一種極其勉強和別扭的姿勢,強行插入了我們的個人記憶和集體文化中。
直到今天,我看到了這部電影《曬后假日》。藏于錄像帶中一段相處時光以及逐漸勾勒出的父親形象,和我們認知中完全不同的一種親情關系。電影好似什么都沒講

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審美表達,畫面充斥著大量明艷清新的色彩,唯美的構圖以及片名的加持以為這是一部青春歡樂的電影。其實不然,第一次感到壓抑的是在女兒與父親一墻之隔的對話,導演用鮮明的冷暖色對比,清晰地將父女二人隔開,女兒平常地聊著天,父親忍痛剪著石膏卻壓抑著不發出聲,以及這個畫面最后父親的沉默,漸漸的將父親疲憊,憂郁,傷感的形象展現出來。父親的形象是鮮活的,陪伴女兒時的陽光樂觀,獨處時的崩潰大哭,這種撲面而來的消極和低沉情緒直接將父親引向了悲劇ending——死亡。父親走向大海

斯派克·費恩作品,憂郁的單身父親和11歲女兒度假的故事——20221019福州私人頂級電影院觀影之《曬后假日》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