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15:01
首映:2002-08
年代:2002
時長:94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4
觀看數:88004
熱播指數:140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3分鐘左右的時候,鏡頭畫面和奉俊昊的《母親》開頭結尾處一組鏡頭十分相似,一個飽盡人世滄桑帶著迷惘的神色矗立在茫茫景色之中,卻又好似搖搖欲墜。每次看到這種鏡頭我總覺得有一種心理學上的暗示。
電影在一首無比悲戚的歌聲中結束。我盯著屏幕,久久不能回過神來。都說這是部不擇手段煽情的影片。我不可否認,但還是認認真真的被它煽了回情。
不過,與其說是被影片感動,不如說,是被那個叫做母親的人感動。我們都有自己的母親,所以,我們能輕而易舉的體會到那份深情。
看著電影,腦子里就一直在閃現那些關于她的片段。我想,我怎么也該為她寫點什么。
我想起,小時候的錄像里,她興奮的抱著我,逗我說,給你買個洋娃娃好不好。我笑得露出兩顆剛剛長出的小牙,高興的喊:好,好。那時候的她那樣年輕,眼睛里閃爍著異樣的光彩。她的樣子是我喜歡的女孩子的樣子,大大的眼睛,長頭發,有著小女人天生的嫵媚,溫婉可人。
我想起,那些練鋼琴的日子。每次都是她帶我去。從城南到城北,需要倒兩輛公交車,無論刮風下雨,每月兩次的鋼琴課從來沒有中斷過。而我總是不努力,老師數落我的時候我默不作聲,她也默不作聲。記得她跟我說過好多次,你看看人家媽媽,跟著她孩子多風光,我跟你去只有挨訓的份。
我想起,上小學的時候,貪睡的我總是起得很晚
今天領導不在,我又在單位重溫了一下這部我不知道看了幾遍的電影。這部電影一直存在我的移動硬盤里不舍得刪掉。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次看我都有不同的感想。
還記得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時我高中,那是姥姥也80多歲,在我們家。雖然已經是80多歲的年紀,但是腿腳卻相當的靈便,我媽當時就想影片里的訶阿姨一樣,出于各種自己的孝心不讓老人家做這個,不讓老人家做那個,我還記得那是我和我爸邊看這部片子邊討論里面的情節如何如何的像眼前的姥姥和媽媽,那時這部片子對于我來說不過時CCTV6播出的一部普通電影......
第二次看這部片子時,我上大四,那時候剛剛把工作的事落定,是離東北老家很遠的天津。當時的我總是想展翅高飛。很偶然的機會我又看到了這部片子,這一次我算是我真正的完整的看完了這部片子,寢室里沒有人,我哭的不成樣子......因為作為獨女的我,居然不顧父母的感受走的那么遠。
今天我看這部片子,我已為人妻,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安了家,父母更成了我遠方的牽掛。每一次回家,都發現家里的老人不如從前硬朗了。最近奶奶身體大不如前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這樣的電影是我以前一直不敢去觸碰的,我總怕它會觸動到我內心里最脆弱的部分。 電影里的母親總讓我想起我的奶奶,尤其是那句”找誰“,讓我想起里我奶奶得了老年癡呆后第一次認不出我時,我心里的那種無助和悲痛,我在心里不斷的啜泣。
這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所有為人子女的一部教科書。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及時行孝。
(芷寧寫于2002年初夏)
看過多次作家張潔寫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她在文中反復地述說著母親去世前后的點點滴滴。同樣作為母親的孩子,估計很多讀者會和作者一樣心潮起伏、默默流淚。而且,這種觸動心弦的閱讀會令人產生一個想法——倘若把此書改編成電影,那該是件多么好的事情。
當然,把此書改編成電影是很有難度的,但也很值得期待,而且這種期待并不是妄想,就在剛剛落幕的長春電影節上,這部影片面世了,而且十分引人注目。影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囊括了該電影節的優秀華語故事片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是此次電影節的最大贏家。很多觀者都認可這樣的評價:影片成功地通過一位女作家為母親看病直至送母親離去心理歷程的回憶,敘述了主人公對母親感情的刻骨銘心的領悟歷程。
片中的女作家由著名演員斯琴高娃主演,斯琴高娃的演技自不必多說,而影片導演馬曉穎對大眾來說卻是個新面孔,而且這個新面孔還很年輕,年輕到令人驚訝,“她簡直就是一個小姑娘”
兩年前我高三,五月,媽去醫院做年檢,醫生電話打去辦公室,讓她去復查,說懷疑她肝部有腫瘤。
她瞞著我和爸爸去做了檢查,然后照常上班,中午一溜兒小跑趕回家做飯好讓疲憊的我早吃完多睡會兒午覺,然后在床上警醒的躺一會兒好掐著點叫我,然后再上班,然后晚飯,洗碗,擦地,看會兒電視10點準時開洗衣機因為電費會便宜,然后上床睡覺,2點的時候起床晾衣服順便提醒我早點休息。
兩天。是我整個高三生涯中最平淡無奇的兩天。
結果當然是虛驚一場,之后的某天,她在餐桌上把這件事當作一個小故事輕描淡寫的說出來,我們也輕描淡寫的聽了過去。她說,我知道我不會有事的,不然你怎么辦啊。
晚上,復習完功課接近三點,全世界一片漆黑,我躺在床上蒙著被子失聲痛哭。
影片的25分鐘,50歲的女兒煩躁地掛了電話,回過頭,80歲的媽媽畏畏縮縮地站在樓梯拐角,眼睛里全是欲說還休的擔憂。然而一轉眼,做備皮后的母親沮喪的摸著自己的光頭,女兒在旁邊安慰她說,我媽到了80歲還眉是眉眼是眼的,媽媽頗為羞澀的如同少女一般笑了。
我一下子哭開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