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來沒有想到,失去丈夫的她們,會以這樣魔幻的方式回擊世界。我卻在《吾等何處去》中,看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結局。
黎巴嫩70后美女導演拉巴基,結合真實事件,用女性視角,呈現出這個特別的故事。那種云淡風輕般的講述,把種種意外演繹的如此意外。
原來,那些本來在男人們放不下的事,卻在女人這兒全放下了。
說實話,一般涉及到宗教題材的影片,總是伴著各種各樣的沖突,節奏異常緊張。
但這部片子用一種法式浪漫,講了一個溫柔卻很有力量的故事。喚起的女性力量,恰如以柔克剛的水流

這個電影很好玩,也有點沉重。我是被穆斯林和基督教字眼吸引。很喜歡看這個類型的電影。宗教和信仰,沒有信仰,容易空虛,有了信仰,有容易沖突。信仰總是依托著宗教么?對于這個,我一直想不明白。

我得說,我是被這張圖吸引了
海報中的女子算不上頂級漂亮,卻很美,不是么
兩種信仰,造成了這樣的沖突
很無謂的東西
為了那么虛無的東西,放棄朝夕相處的人
這就是男人的信仰?
這也就是我排斥信仰的原因之一
也許會讓人變得有底線,有道德
但這些東西都是他人給予的,不是由自己的感官衍生出來的,要來何用
影片雖然大部分時間似乎都挺歡樂,但掩飾不了那份悲傷
這也是大部分人去拜菩薩的原因吧
什么神都好,滿足自己的愿望就行

黃鶯鶯在九七年出了張唱片《我們啊!我們》,同名曲副歌唱起來似極了“Woman, Ah!Woman”。——題記
地理概念上的中東與宗教世界里的穆斯林交織不清。宗教和政治讓這一地域不太安寧,西方世界對豐盈資源的覬覦無非火上澆油。支撐這個絕對男權社會的是那些堅強隱忍的女人們,盡管我們看不到她們的面容。近年中東電影的興起讓世人有機會看見黑紗背后的笑淚,尤其當這些影像出自她們之手,感受尤為真切。
Shirin Neshat,伊朗人,電影《Women Without Men》導演。四個不同背景的女人,卻都直接或間接地因為男性而讓生活失色:婚后不幸的,追求自由和自立;向往婚姻的,遭遇強奸而失信;熱血激昂的,因親兄逼婚尋短;無奈賣身的,渴望改變卻迷途。魔幻現實主義的濾鏡給影片上了點灰藍,讓現實不那么傷感,給了理想線天光。避世的柏拉圖終究不是辦法,大環境如是,你想拋棄社會,社會偏偏尋你,難道真真只有賣身女的亡故才是另外一個開始,才能看得見那一片夢田?
Nadine Labaki,黎巴嫩人,電影《Et maintenant on va où ?》導演。與第一部電影《Caramel》相比
吾等何處去:意外驚喜!誰在庇護誰?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