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6 20:01
首映:2010-09-05(威尼斯電影節) / 2011-04-15(英國)
年代:2010
時長:104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2
觀看數:23301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米克的近路:非典型西部片~!
1.海報剛好切題,中心思想都在這了。小米舉槍,對準的誰,不是印第安人,是meek。這個沒有善惡對立的片硬要扯個“反派”的話,是meek吧;硬要扯個“主角”,應該是印第安人,戲點都在他身上。
2.其實無"戲"可言,像偽紀錄片,發散聯想的話,一個The Road,黑色末世風格,一個the way back,苦情路線,meek's cutoff不能叫"極簡"吧,人物設置是成立的,三組人+米克+印第安人,性格特征都不同,對印第安人態度也不同。女主角雖然嘴里說,我討厭他,但是我要他欠我的,邊說邊給印第安人補鞋子,完全是現代意識女性的做法,政治正確程度,那年頭簡直驚天動地吧。
3.畫面都可以做桌面的,全部自然光吧,夜戲全是黑的。硬要安個什么主義的話,自然主義?其實和上面兩個“道路”有關的片都不像,倒有點像“冬天的骨頭”。
4.反西部片,能反的都反了,主角是女人,印第安人早就不是恐怖分子,沒有善惡對立,類型片的要素全部沒有,這根本就不是類型片,所以也不存在“反”西部了吧。只有朗霍華德那種發神經的,才會拍missing那種“西部片”。什么年頭了還在妖魔化印第安人?
世界大概本來的面目吧 1845年 人類還沒有被現代自動機械寵愛之前 他們算是精致的人兒嗎 現代深邃執著的人兒們 內心大概都與這荒原相似吧 在自然中找到過真正快樂的人大概更容易與這部電影共鳴 。
其實我們內心底里是有追求的 而且大部分人的追求都相似 敢于放逐 是勇敢的 同時 體會到的 定不是一般大多數人在人造有限的環境中可以體會到的 生命自有其自然的固執吧
近路不過是一種隱喻,在荒涼的西部,三個不同的家庭必須面臨生存危機,尋找一條捷徑就顯得迫在眉睫,不過這種西部拓荒的精神在導演的鏡頭下顯得殘酷至極,無論電影是從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還是光從戰爭這個視點去借古諷今,《米克的近路》都像是一條通往死亡的近路。或許這部電影依舊還有人性在其中,但把自己推入絕境卻是人性無法控制的,這是時代背景下移民者咎由自取的後果。
《米克的近路》算不上是一部典型的西部片,沒有酒館,沒有牛仔也沒有警長,它平淡的連配樂都省去了。電影用女性的視角去探討西部拓荒,通過長途跋涉的遷移展現了男權社會下屬於女性的無奈,並在在適當的時候讓女性變得彪悍而強硬,又不失溫柔和善良,從而讓電影充滿人性的光輝。自然,這是變相的女權主義,同時亦是一種政治的諷刺,這不僅僅是一次拓荒更是一次屠殺,節制了女性的權利又扼殺了印第安人生存的希望。
比起塵土飛揚的一眾西部片,《米克的近路》沒有英雄似的傳奇故事,那些飄揚的灰塵,無數的空鏡頭讓寬廣的莎莫變成了死寂的地獄
導演的風格一貫是拿掉一切可以拿掉的,作為一個女導演,如此干脆利落,真好。在她的影片中,她始終堅持著不需要讓觀眾知道人物的背景,行為的動機,甚至結果。。。她的影片從來沒有說來話長,話說從頭,因為所以這類的鋪陳。觀眾與戲中人即刻相遇,觀眾進入主人公的境遇,與主人公分享同樣的躊躇、猶豫、迷惑、不安、焦慮。
《米克的近路》依然是一部很多中國觀眾所謂的“沒有故事”的影片,影片僅是跟劇中人物同行的一段路程。幾個無助的家庭,懷抱希望與恐懼,在向西部邁進的路途中,迷路了
米克的近路:非典型西部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