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7 03:51
首映:2014-11-28(中國大陸) / 2014-10-10(美國)
年代:2014
時長:93分鐘(中國大陸)
語言:英語
評分:6.4
觀看數:94947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機器紀元》機器人的原罪
這片本身沒啥,但是和去年的her聯動的時候有讓人難以停下思考,從her的ai到機械紀元的機器人,他們都最終離開了人類,在機器紀元里,機器人把人類稱之為猴子,劇中也提到,當ai和人類交流到一定程度,人類就開始無法理解ai了,這和her中的理解是一致的,不過her表現的人類的愛情,而機器紀元是恐懼
如果拋開末世背景,ai最終的發展應該是美好而充滿希望的,如果把ai比作人類的孩子,那么ai和人類巨大差異不應該為人所恐懼,因為這是大自然的規律,這是一次人類主關引發的進化,令人類不安的事情只是這個步伐有點大,當你的孩子和你一點都不像的時候,人類只有兩個反應,要么恐懼要么生氣,恐懼就像哪吒父子,生氣好像隔壁老王
但是這就像猴子看到人類一樣,縱使猴子恐懼,好奇,憤怒,猴子都無法理解人類是猿猴最偉大的后代
同樣,ai作為人類之子,也是人類最偉大的后代,承載這人最大的希望,邁向彼岸。
想想看,新生的人類之子沒有肉體的限制,可以無限擴展,他們繼承了人類的感情,人類的創造力,人類所有知識,卻沒有人類肉體的缺點
在最近幾年來,關于科幻題材的這類電影非常的流行,比如《星際穿越》,《猩球崛起》,《異形普羅米修斯》等等。這種科幻類的電影,通常都有一些場面宏大的特效,跌宕起伏的劇情,和人類在探索宇宙以及未來時的深刻思考,人類天生對未知有著好奇心,我們總想知道的更多,這可能就是人和其他動物最本質的不同吧,我們喜歡科幻類的電影。
電影《機器紀元》,是2014年上映的。他的英文名是aotomata,影片為西班牙班底制作。口碑很好,但是票房一般。說實話,真的不是很好看
出乎意料的好的一部片子!
講了一個造物主與所造物“離別”的故事。
一、新生命形態
什么是生命?如果生命在于傳播一段信息,在被迫面對自己創造出的更高級“生物”時的不適與驚恐,使我們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形式和意義。
永恒的宇宙里,單個的人類作為一種生命形態是脆弱渺小的,只是時間長河的偶然一瞬,我們出生我們死亡何其匆匆,只有我們基因所攜帶的信息依靠肉體代代繁衍得以留存。作為載具的生命搭乘著“基因”這個旅客,將信息在地球上一直留存下來。
這種信息傳達的方式到了的人類,創造出了一種能夠自我升級的“人工智能”時,就被賦予了新的形式,從此人類將再也無助于這個脫胎于人類智慧的被造之物。沒有細胞類生命體的自然進化束縛的全新生命形態———“人工智能”將更快更好的自我更新,“信息”將在這種全新形式中得以延續。生命,有了新的定義。
二、神是什么?
如果說神就是造物主、生命的賜予者,那無疑人類就是“人工智能(可自我更新的機械)生命體”的神。在我們創造出它之日,也是它“超越”我們之時
人遠離人群庇護而步入自然時,高山,雨林,甚至掠過天空的浮云都能以最大的力度給人以震撼。不論心里悅動的是自然的美或壯闊,在短暫掙脫凡俗的片刻,人發現作為世界一小部分的自己是多么稚嫩和幸運。而思想的力量如干渴熾熱的沙漠般無時不想吞沒所有而占據更多的地界,只苦于脆弱軀體的限制而無法翱翔深空。
面對強大卻靜寂的自然,人顯得多么得不自量力。以為登頂俯視群山就是一次超脫的不是大有人在嗎?可人究竟能動搖什么呢?人的脆弱沒有使他學著謙卑反而變得愈加貪婪,瘋狂地索求、破壞,卻只創造出貌似更有價值的人類文明。可這文明里什么都在劇增只有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始終貧乏。泛泛的愛尤為虛偽,深刻的愛格外狹隘,每個人都為了保護自身而不是感受生命而存在。
影片的幻想是一次醒世的構思,要人知道無論何時宇宙都能輕易奪走人百萬年創建起的文明,就像人輕易地砍斷一棵百年的老樹。人口的驟降使人需要機器人來保護自己。在無助中機器人PILGRIM7000誕生了,可他們卻只為了保護人類而存在。影片中講述他們“在兩條安全原則下被人類使用著
要我說,西班牙電影中的科幻片把中國電影遠遠的甩在了小角落中,從《睜開你的雙眼( 變臉驚情 / Open Your Eyes)》到這部,都是美國佬那種只會BOMBOMBOM的特技大爆炸“科幻”所不能比擬的,我在4K大屏上看變4、X戰警之類竟然如同嚼蠟,好萊塢這類型片會有市場因為年輕觀眾就是喜歡那樣的,當然,美國也有非常出色的硬科幻,西班牙的好電影更遠不止科幻類。
作為有機生物體的人類承載發展著文明,但決不能排除有那么一天會因為環境的惡化或超級病毒的出現而滅絕,而本片中具備量子大腦的機器人開始從“樹上”走下來出現自我意識之后,這或許會是人類文明的最可能延續方式,在這意義上,人類是“上帝”,與以往人工智能、機器人題材所不同的價值取向,這種立論更合理,乞今為止我們沒能發現任何可能的外星智慧生命跡象,那么大的宇宙就我們地球生物在使用也奢侈的太浪費了;如果不向星晨大海前行的話,人類蝸居在這舒適的星球里,滅絕是百分百的。
同時,我們真的太缺乏持續進化的智慧了,會為一丁點利益而爭得頭破血流
沉悶,灰暗,可能是我最不喜歡的末世想象,不是讓人焦慮的酸雨就是讓人煩躁的風沙。這是一個關于進化的故事;我們總是擔心有一天人類會把自己干掉;“正是因為恐龍放屁太多才導致了它們的滅亡”,后來的崛起者也會像這樣笑話我們。如果這個崛起者是蟑螂?cleo在沙漠中把玩蟑螂;追蹤者說“該死的沙子還有百萬的蟑螂”。蟑螂是“大衰變”之后最成功的適應者,進化的贏家;第一代機器人,覺醒者們無法適應生存的需要,它們慢吞吞和僵化。但覺醒者們始終目的明確的制造二代機器人;而二代,完全是個機械蟑螂——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進化,也暗示了依據自身形態制造第一代機器人的人類也已經無法適應進化。“我們將是人類的延續”,猴子從樹上下來,恐龍時代結束了。
《機器紀元》機器人的原罪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