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02:45
首映:1959-05-01
年代:1959
時長:105 分鐘
語言:孟加拉語
評分:8.7
觀看數:87849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大樹之歌】責任是自己給自己的
《大樹之歌》(又名《阿普的世界》)是印度電影大師薩蒂亞吉特·雷伊《阿普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既是兩部前作的發展和延續,也是整個系列的高潮和收尾。也許時代、地域和文化的不同會讓我們和阿普的生活看起來不同,但在內核里,藉由這三部影片,雷伊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相:無論我們生于何時何地,也無論我們是否能意識到,苦難都會伴隨我們一生,直至生命的終點。
在《大地之歌》中,童年的阿普失去了他的姐姐朵佳,父母帶著他離開家園遠走他鄉。在《大河之歌》中,父親和母親先后撒手人寰
阿普三部曲中最喜歡的一部,每當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時候,噩耗又突如其來,隱隱透露出對人生的無耐和殘酷的宿命論的意味,可是生活還是要繼續。妻子的去世打擊的阿普一蹶不振,以尋找自由的借口逃避現實和撫養孩子的責任,最后阿普回到岳父家帶走了自己的兒子,踏上了新的旅途,一個新的希望(孩子)。也能看作是一部心靈成長,心路蛻變的故事。
阿普三部曲里常出現的火車,也是一種尋覓的意象,一種面對孤獨世界的尋覓,或者是親情,愛情,夢想,當這些一點點的從生命里消失時,是繼續尋求,還是放下,火車去哪兒,阿普又該何處何從,人生的思考和探尋一直伴隨著阿普的一生。
電影 阿普的世界
是在《你的燈亮著嗎》里面看到這樣一部電影,之后就花時間把這部電影看了。我說說自己的理解。
青年時期啊阿普窮困且心懷夢想,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很像剛剛走出社會的我們,這一點看的代入感很強烈;后來,他和他老婆在一起了,他妻子很愛他,他也很心疼她妻子,雖然生活貧困,但他們還是把貧困的生活過得充滿了樂趣和熱情,隔著黑白屏幕也能感受到多彩的溫情;然而噩耗還是來臨,妻子的難產死亡讓孤兒出生的他難得感受到的幸福和愛就這么逝去,他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么面對這一切。
于是他選擇了流浪,去尋找他存在的意義。他不在執著于堅持作家的夢想,所以才會有在旭日下文稿的隨風飄揚的畫面,他開始了流放自我的道路,用5年來找尋自我。
后來在他好友lupu的幫助下,他意識到他還是個父親,所以他開始背起遲到5年的父親的責任,開始和孩子們從朋友做起。
我以為這個故事講的是迷茫,愛,理想和現實,尋找自我的故事。他刻畫了每個時期我們,也讓我們明白,我們終究逃不掉,還是要背負責任,勇敢前行。那個會讓你傷心難過的孩子
人生而自由,人生卻處處是枷鎖,而對阿普來說,最大的枷鎖就是貧窮。阿普的一生顛沛流離,相繼失去姐姐、父親、母親還有妻子,在第一部《大地之歌》中,阿普作為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還不懂貧窮的可怕,也不懂死亡的意義,在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都是很漠然的。母親在劇中一直是個悲劇的存在,一直在等待,等待丈夫賺錢回家改善生活,等來的卻是女兒的死亡,寫信希望兒子早日回家,自己病重卻不想讓他擔心,就這樣癡癡地等,等到死。
阿普一直向往自由,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掙脫出身的桎梏
阿普在母親去世后離開了學校和學生公寓,他希望通過自己不錯的寫作技能掙得一些收入,同時四處尋找工作。雖然只有他一個人,但從他的臉上依然能夠看得見生活的希望,他像父親一樣,樂觀,隨遇而安。他會神采飛揚的朗誦自己寫的詩歌,也會手舞足蹈的講述自己腦中構思的小說情節。這是他的夢想,他顯然不愿放棄自己的夢想。直到他的妻子去世,從笑容便從他的臉上消失了。阿普似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此時火車成為了一種危險的信號,成為一種結束生命的可能。
阿普三部曲的編劇和導演都是薩耶吉特雷伊。他的故事總是像在平地上挖一個坑,讓你摔進去后再爬起來,拍拍塵土繼續向前。現在的電影更多都是在描寫愛情,但阿普的故事就是在敘述生活和被生活玩弄的人。在我觀賞完三部曲后有個詞總縈繞在腦海中——天煞孤星。總體上感覺阿普的命真的是很硬,把身邊的親人克了個遍。于是三部電影看下來,《大路之歌》我們會隨著一家人感受喜怒哀樂,《大河之歌》中接連的厄運打擊了這個不堪一擊的家庭后總覺得這個家是否受到了詛咒
告別了故鄉,送走了親人,阿普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小家庭。只是上天(導演和原著作者)似乎鐵了心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掉了個林妹妹給她,又匆匆奪走。于是他自暴自棄,自我放逐,眼看就要蹉跎一生,好在朋友的激勵和血濃于水的召喚點醒了他。阿普三部曲,每一部都充滿貧苦離愁(如果本集算上岳母的話,保持了每集死兩個至親的頻率,難怪本片被稱為印度版《活著》),但也都不乏愛和快樂;每一集的結尾也都是開放性的,奔向新生活,可能是希望,也可能是周而復始,但彌足珍貴的是心中的真情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大樹之歌】責任是自己給自己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