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21:18
首映:2016-05-14(戛納電影節) / 2016-07-14(德國)
年代:2016
時長:162分鐘
語言:德語,英語,羅馬尼亞
評分:7.6
觀看數:53738
熱播指數:75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托尼·厄德曼:德國式幽默我不太理解
忙碌都市青年的空虛危機。這種片子如果沒有主事件,全靠細節支撐的話,很難刻畫好。如果沒有能力提煉時代共性、年齡共性的話,會顯得空洞,說服力不足。有能力提煉的話,就是《阿甘正傳》。說真的,刻畫一個時代和年齡共性,非大師不能做到。
順序是:有能力提煉共性,好電影——無能力提煉,選擇一個主事件——無主事件,至少要有幽默感——無主事件,無幽默感,至少要有一場戲在情感/情結上動人——以上全部做不到,但是細節豐滿且用心,合格——以上全部不符合,眼高手低的精致爛片。
首先,不要相信德國人的幽默。
雖說是喜劇,但是通篇是對極小瑣碎事物的描寫,充滿著德式自娛自樂似的幽默,作為在德國生活了四年的留學生,好多情景都很有共鳴,這也是我能耐著性子把它看下來的原因。好多評論說片子枯燥無味,我不反對,屌絲女士那樣的幽默純屬德國人的意淫,托尼厄德曼這樣的片子似乎更符合德國人的口味。
影片還是在探討中間危機問題,女主爸爸還沉浸在自己的惡作劇能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夢里,殊不知女主早已對此深惡痛絕,在一次次的惡作劇中,把女主的生活弄得一團糟,電影里厲害之處在于,并不是像其他喜劇電影那樣,最后大團圓的結局,而是指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如果最后是爸爸意識到與時代格格不入,做出了改變,女兒也體會到了爸爸讀自己無私的愛,冰釋前嫌,那大概我現在草草打個三星就去打爐石去了,影片雖說是喜劇,在我看來,結局卻影射這時代的悲劇,雖然最后父女之間緩和了關系,但爸爸還是那個喜歡弄惡作劇惡的爸爸,今后還是我行我素,擺弄著一套過時了的把戲,女主雖然是公司高管,但仍舊無法擺脫自己的命運
講的故事雖然是關于父女感情的事兒,但仔細想想女兒代表的精英階層,維護自己的利益不遺余力,每天做的事都顯得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女兒冷靜的樣子,太不真實了,但這是她選擇要的精英生活,必須要的冷靜、理性。直到接近尾聲,女兒開始有情緒的爆發,我才覺得她可愛了,一個那么善良能干的女人,都變成冷酷的機器人了,這是做精英的代價嗎?讓我不得不想到她,我那么努力氣她,就想看到她情緒爆發,我渴望看到真實的她!但我失敗了,感覺只把自己搞得滿心受傷了。。。我還太弱了。
大多數人想當精英的人
在公司眾目睽睽之下,我像做賊一般得在生日會段落不斷切換,生怕被公司人當成辦公室猥瑣男。(看了片兒的肯定知道我再說啥)
不過等到最后的鏡頭在時間線上終止,響起輕柔的音樂,醍醐灌頂,歷歷在目。
拋開川普、阿斯哈包括種種政治因素對奧斯卡的影響,相比大部分公號媒體對《愛樂之城》沒拿奧斯卡的嘆息,這部《托尼厄德曼》似乎更令人扼腕。平實的攝影下,故事仿若離弦之箭,穿透表面一波三折的故事,直擊最深的內心。電影最牛逼的地方就在父女人物角色的設定上,這就使得明明很套路很戲劇化,甚至在國內在常打親情牌,同樣矯揉造作的橋段,變得不讓人那么討厭。
這個故事大概就是一個熱愛表演藝術的爸爸,去探望fuckface的女兒,爸爸像個普通二逼游客一樣,女兒常規fuckface地天天帶著父親“盡責任”地旅游,送別都是如此客氣的送到了電梯口。爸爸不爽,大招條一滿,隨后的多次的cos表演,小到花錢雇輛豪華LIMO,大到謊稱自己是德國領事館大使,讓女兒和周圍的朋友萬臉懵逼,直到最后的裸體生日會,女兒終于放下了自己的fuckface
托尼·厄德曼:德國式幽默我不太理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