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5 06:53
首映:2017-09-01(威尼斯電影節)
年代:2017
時長:140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8
觀看數:88968
熱播指數:1186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人流”通天塔建不成了,但信念還在
從紀錄片角度,拋開難民這一話題來說,除了沒有一個特別的視角以外,其他都達到doc平均水平以上(技術上和規模上)。但“sundance now”味很重,所以也是本片結構普通的一點。而且aww完全沒必要入鏡,我也不知道入鏡的意義在哪,仿佛是告訴我“這片是我拍的”,“是時候刷臉了”(不然還真有可能不知道是他拍的),因為和趙趙作為助理時期的doc風格不一樣(手持鏡頭,隱蔽攝影,糙,但是有記錄感),而且主角不是aww,全片也幾乎沒有說什么,除了最后和一個美墨邊防人員的簡短對話。aww完全可以隱藏在幕后
(一)
I want the right of life,
of the leopard at the spring, of the seed splittingopen-
I want the right of the first man.
Naz?m Hikmet Ran, Turkey Poet(1902-1963)
一些說明:
Naz?m Hikmet Ran,土耳其左派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回憶錄作家。他的抒情詩最富盛名。被稱為“浪漫共產主義者”及“浪漫文藝復興人”。他十分贊賞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因此多次遭逮捕,最終流亡蘇聯直到死去
這個片子前面觀感不是很好,一上來拍難民到歐洲的景象,穿越海峽、邊境和鐵路,很容易給人口實認為片子太過于膚淺和表面。正如你們看到的,豆瓣上很多人又開始噴“白左”了。但事實上,這部片子從中間開始就變得非常深刻。攝制組去了土耳其、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尼日利亞和阿富汗等難民的“發源地”,我們會發現他們的處境是多么悲慘,他們的組成是如何多元,以及他們為什么逃離自己家園。
接著,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一系列具體的、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事實
紀錄片《人流》播映到大概一半的時間,艾未未來到希臘與馬其頓交界處的臨時難民營,與一位敘利亞難民寒暄說笑,“這是我的中國護照,把你的敘利亞護照拿出來,我們交換吧。”當然,在這些等待馬其頓、塞爾維亞、匈牙利陸續開門的顛沛流離難民面前,最具西方影響力的中國大胡子藝術家,絕無可能成為最具中國影響力的“戰狼冷鋒”,帶領百萬難民奔赴自由民主安全的理想庇護所。
這是一部規模龐大成本注定不菲的全景式紀錄片。雖然艾未未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自己最開始不過是拿手機拍一些素材,但最后的140分鐘成片,竟以極其龐大的劇組,覆蓋了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均是當今世界難民逃出和流入問題最劇烈的熱點地方。其中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庫爾德區、加沙地帶,都是局勢動蕩不安甚至處于戰亂狀態,如若沒有特別有效的安全保障和龐大資金支持,實在很難拍攝取景的危險所在。也就是說,換做其他紀錄片導演,哪怕對難民題材實在有心想跟,也是注定是沒有艾未未這樣的機會的。導演也坦誠自己非常幸運,能以自己的影響力,讓重要的聲音被全世界聽到。
那么
“人流”通天塔建不成了,但信念還在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