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21克》運用了頗為獨特的剪輯手法。片中共涉及三個看似少有關聯的家庭,三條主線并行發展,又巧妙相遇,進而隨著情節及人物的交錯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每一條主線都以打亂時間順序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乍看之下,每一段情節都顯得較為短促及瑣碎。然而,作為一個多層面多角度的整體,各個場面之間又息息相關。
據我的觀看及大致分割,整部影片可以根據人物及地點的轉換分為一百一十個場面,且全片從未停止場面之間的頻繁轉換及時空穿梭。前三場引出主要人物,第四場是本部影片著名的飛鳥鏡頭——亦見于接近尾聲的第一百零三場。
在眾多關乎哲學的討論中,《21克》選擇了兩個并不陌生卻始終不乏擁躉的問題——宗教的力量與死亡的意義。
難道宗教不是一切德行,一切沉思?
難道宗教既非德行,亦非沉思
只是雙手鑿石或織布時心靈里永遠涌溢的奇跡和奇觀么?
—— 紀伯倫 《先知》
改邪歸正的前監犯積克(Jack)于第三場出現,開導青年,奉勸其信奉耶穌,并以自身為例,講述篤信耶穌給他帶來的好運——贏得一輛卡車

把一篇關于導演三部作品的舊作,置于目前相對最喜歡的這部[21克]之下。現在看來自己當時也是野心家,語氣裝置得相當一本正經。不過對于這樣的電影,的確是調侃不起來的。
2007.6.
用了兩天的時間,重新看了伊納里圖的三部電影。這一年來有太多人說[通天塔]。這位年屆四十的墨西哥奇才靠他浸注“全球化”意識的這第三部作品,仿佛瞬間躍至人們視線。也許是眼前人對其的狂熱盛贊及自己對導演前作[21克]的喜愛,對于[Babel]有些失望甚至抵觸,也不愿思考那些所謂的政治影射。隱約覺得野心和匠氣,這卻依然不是簡單的電影。對于導演還是非常欣賞并且期待。
伊納里圖不是重復者,盡管他的三部作品有著極其相似的結構外衣,盡管試圖對[通天塔]發表意見的人總是再三提到昆汀和他的[低俗小說],反復強調那是此類結構作品的開山之作。(我是不喜歡[低俗小說]的,坦白地淺薄地說我覺得它沒什么意義。)從[愛情是狗娘]的創痛與背叛,到[21克]的悔過與救贖,然后是[通天塔]的溝通與理解,這些情感即使不是完滿的表達,也已是飽滿的呈現

“21克”生活還得繼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