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比較全面地展示了NYPL的各個方面。
既有管理者角度(籌款與款項的使用,圖書與activity、program的選擇,與社區的關系,對社會的影響),
也有不同分館(teenage center, 盲人館,古舊picture主題館,etc)
不同activity的呈現(關于非宗教,種族,音樂,政治,詩歌的speech,關于可以在theater傳遞情緒的手語表達etc),
還有關于圖書館里的人與可以做的事情的截取。
Cons:觀點不夠突出,更流于表面的全面,更像是影像版的NYPL使用說明,關于圖書館本身,或者NYPL的思考不足夠且凌亂;
另外

對公共議題產生興趣大概最早來自自己對社會非常膚淺的理解,一方面對公眾抱有理想和希望,另一方面覺得對實際很不滿,不滿于公眾的狹隘和短淺。現在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態度,輕視別人的視域、見識說到底和種族歧視沒有區別。前段時間還和L老師談到一種開放平臺建立的可能性,這個想法最近也有變化,搭建平臺當然重要,擴大視域當然重要,但它背后公共意識和見識的建立其實非常難,就連學校教育恐怕也只能做很小步的努力。
理解中國社會要回去看宗族社會、看鄉村社會,看它的邏輯

書緣:紐約公共圖書館:宗師級紀錄片片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