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04:03
首映:2004-09-14(多倫多電影節) / 2005-05-27(英國)
年代:2004
時長:98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3
觀看數:97921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百萬小寶貝》2004年,Millions
當年關注了此片1年半就是沒有找到盜版碟,后來終于在清華西門我曾經常去的那家書吧找到此片。 相比于猜火車,少了那些光頭黨、小混混、蘇格蘭地痞口音、英格蘭和蘇格蘭矛盾等容易被扣上英國產的標簽。此片是一部純粹的電影。也許太純粹沒有獲得任何大獎,也沒有做太多宣傳。 還是我的老觀點,只要把視角放到兒童,電影成功的機率就高了一半。偷自行車的人,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美麗傳說,乳房與月亮,第六感及國產的心香都是很好的證明。
突然撿了一百萬英鎊,但是又不能告訴父母,只能自己可勁的花,原來天天欺負你的小朋友都被你買通成了一個保鏢打手,這是多么愜意的事兒啊。可是你的同伙弟弟確天天燒香念佛,根本不Care那點身外之物。與此同時英國北納入歐元區,英鎊不換成歐元就要作廢,而兩個小哥都沒有銀行賬號,此情此景,如何抉擇,成就了此片的高潮連連,戲劇沖突不斷,作為話劇都能成為上乘之作。Danny似乎就是喜歡Million這個主題,只不過后來那部貧民窟的百萬小寶貝不那么純粹了,所以獲了獎。也許純粹如希區柯克這樣的電影終究不著奧斯卡待見吧
迷幻風格 神跡
老實說我下這片子
是以為跟小鬼當家一樣的溫情喜劇
最近太荒蕪了
需要一點溫情
沒想到是深度片
探討了信仰的標準
人在剛出生時離神最近
此后漸行漸遠
本來是五星片
但其中的突兀是僵硬的突兀 沒有那種突兀的荒誕
而且有植入
可能我還沒有達到導演的理解?
但之前的評論真的是完全沒看懂這片子
猜火車還沒看
單從這部片
導演有天分 但力卻沒發出來
很多天才都有這個問題
于是在世人的眼中
他們也就是普通
因而更為普通
財富是給那些完全內心世界的人的,他們適合生存在這個世界。而夢是給那些心里有著純真和幻想,有著自己內心世界的人的,他們獨自存在于自己的世界。
感性的人多,夢幻也多。
很多人都會想一個問題:如果我有了一百萬,我會干什么?(富翁除外,只剩下100萬會讓他想自殺)
電影里給了我們一個做夢的機會——是以孩子的視角。
錢帶來了一切,也帶來了麻煩,所以最后,小主人公選擇了把錢燒掉。
孩子說:“我覺得錢沒什么意義”他爸爸說:“胡說,錢來的時候,我是單身,錢走的時候,我有GF了!”
不需要質疑它的真實性,因為連腦袋上有圈的圣徒都出現了,還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我喜歡這個充滿溫暖,童真,幻想的故事。
如果有一天,我有了一百萬,我會燒掉它們嗎?
拍過90s Cult片 [Trainspotting]的Danny Boyle, 今次轉用一個小朋友的眼光看急速變動的世界,一個拜金埋堆的社會,面臨大融和的歐洲。記得Danny Boyle前作[The Beach]、[28 days later]分別以世外桃源和瘟疫災難的格局講無政府亂狀的寓言, 今次[億萬少年]透過一宗火車劫案, 說一個少年拾遺的意外。
火車軌旁邊, 不是離家出走的伊雲先生, 也不是一個人遠行的里安納度, 少年迪文在新居旁邊用紙箱搭成一個避靜小窟, 他對世界所知不多, 也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如此追求金錢, 有天天上降下千萬元的劫款, 他以為, 是天主著他分派給窮人, 令人們過得好, 他相信: 這是神蹟。
故事引申面臨歐洲一統下英倫社會所面對的問題(豈止於英倫), 世途險惡, 縱有童真和善心, 在這個萬惡社會好心做壞事屢見不鮮, 扶貧是純粹的還富於民? 奇蹟/神蹟事出有因, 不勞而獲的貪婪有時比貧窮還要可惡。故事用「五餅二魚」作例, 試著揭示對神蹟的不忠, 行神蹟只有好心腸是不夠的, 智慧, 付出, 信任, 團結, 都是實踐的力量。
《百萬小寶貝》2004年,Millions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