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1 09:50
首映:2002-01-29(中國大陸)
年代:2001
時長:87分鐘 / 118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8
觀看數:71230
熱播指數:7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秘語十七小時,腦動的補救殘片
首先秘語十七小時是部沒通過審核的恐怖片,后刪改成現在的四不像。影片營造的恐怖氛圍其實多少在刪減的公映版里有所體現,可惜的是,它畢竟與最初的恐怖片劇本大相徑庭了。章明自己也差評這部作品,即便到現在,國家對這部恐怖片依舊不會過審的,畢竟接近真實的精神摧殘太嚴重了,因為原本結局的最后一個鏡頭是浮在水面的金小蓓...
介于影片劇本和原恐怖片出入較大,有必要對刪減版的電影中部分橋段加以補充。現補充如下:
1、石洞中的“情人”,這對頭骨是情人但不是夫妻,老漢最后還有燒紙給這對頭骨,這層關系如同金小蓓 趙塵 于 棟 三人之間的關系,種種的無奈和猜忌,在一張紙條所引起的對“性”的占有欲中變得愈加強烈。
2、趙塵為何要扔梨,其實就是孔融讓梨我不讓。金小蓓是我趙塵的,憑什么要讓給懷疑寫了“愛我到死”的于 棟,暗含著中國人對“性”的占有欲的解讀。
3、江上漂浮著的女模型,是種對結局的暗示。這部片原是恐怖片,最后一個鏡頭是浮在江面的金小蓓尸體。原本劇情是一種接近真實的精神摧殘
安東尼奧尼的一個偉大發明,是發現了電影中的無意義時刻。這種無意義只對敘事而言,因為對敘事無用,所以被認為“無意義”。但它有其他相對于普通觀眾顯得失效的用途,比如它幫助開發情緒。
這也就決定了安東尼奧尼另一項偉大創造:在“現代愛情三部曲”中,沒有一部作品是建立在反差的愛戀關系上的,而后者真是大多數愛情電影來賺取感動的方式;相反,愛情雙方都是對等的普通人。可以說,安東尼奧尼第一次發現了正常的愛情關系可能具有的強度和表現力,而這是通過表現“無意義時刻”來實現的。這也就是說
昨晚看《秘語十七時》,今晚看《晚安重慶》,都讓我覺得沒有白白浪費這一個半小時。簡單的總結兩部影片的話,前者透著股大師風范,后者傾注人文關懷。前者比后者的水準更高(我還沒查兩部影片的先后順序)。后者是第六代喜愛的題材,小人物,邊緣化,底層現象,但不如前者的是注入了略多的普適價值觀。而《秘語》整個一個舍我其誰的感覺,也沒見妥協痕跡,整體氣質也詭秘怪異,音樂也不同凡響,透出詭譎蒼涼之氣,讓冬天的我更加冷。
秘語講述的是6個青年人在巫山兩天兩夜的故事。第一天晚上警察于棟接待了外地來的兩男三女——模特馬洋和她的“準男友”張建力、金小蓓和她的未婚夫趙塵,還有侯紅。第二天他們6人搭船來到巫峽游玩并住下,第三天早晨于棟準時坐船接他們回去。整個影片的主場景只有巫峽的亂石。對,你沒有看錯,不是城市高樓,也不是山腳小鎮,只是亂石和亂石。不要現代景觀,也不要山民狀態,只要999!只要999元,你就可以得到這獨一無二的手機,還等什么,趕快拿起你的電話訂購吧!
在主場景單一
其實優點不少,但是不說了。
推動情節發展的只有一個小紙條,所以不得不一再提起,讓人搞不懂是無聊還是童真。而這個線索“愛你到死”在今天看來是一句太俗套且不真誠的話了,所以更難判斷,它在劇中激起的波瀾是帶有表演性質的呢,還是那些角色在他們的日常中就是如此笨拙且容易激動的呢?
還有一種可能的解釋:回到江邊老家這個情境讓他們的表演甚至胡鬧變得一本正經起來,他們也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可能第二天回了北京就會覺得像一場荒唐的夢。這樣就是菊次郎或莫妮卡的思路了。但可惜并不是。
巫山云雨,很牛的作品
秘語十七小時,很差的作品
結果,還不錯的作品
秘語十七小時差在敘事上,不合常理
一群成年人為了張小紙條猜來猜去,好像一群小屁孩
天都黑了,還跑到江邊找什么筆
大半夜還跑到洞里玩
章明在這部電影里,處理故事情節很生硬
郎在對門唱山歌,還沒看,不過得了最佳編劇,應該不錯,馬上去看看
其實,我覺得結果的故事也很棒,也應該得最佳編劇
結果用兩段重復的方式來敘事,以體現差異化,非常棒
香港編劇岸西的親密,敘事也很棒,倒敘手法把傷感的分手變得有些愉快,傷感愉快夾雜著,很有味道
章明的結果、岸西的親密,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敘事牛比的電影
再說一句,倒敘手法一般用于懸疑片,例如記憶歲片,但岸西把倒敘用于分手故事,竟然別有一番滋味,真棒!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馬上上網查了該片女主角張雅琳的資料。
原來張雅琳是央視的主持人,在CCTV—3主持“中國文藝”。除了《秘語17小時》,張雅琳還演過一部愛情電視劇——《真空愛情記錄》。該電視劇也是由章明導演的。
我奇怪的是,《秘語17小時》之后,張雅琳少有演出,不知是沒有劇組找她,還是她不愿意演出。如果是前者,那么,若有一天我有機會或導演或監制或投資電影或電視劇,我希望張雅琳能夠在其中演出。
《秘語17小時》的原名叫《17小時57分38秒》,是一個很酷的名字。章明的本意,是想將該片拍成驚悚恐怖片的,但劇本沒有通過,章明只好將之修改成一部關于情感的電影,并使用現在的名字。章明的原版劇本我在《找到一種電影方法》一書中看過。其實,兩版劇本的差別,不像一些媒體說的那樣“面目全非”。后來的版本只是把驚悚恐怖的部分去掉,加上紙條的來源一段而已。
《秘語17小時》未獲好評,票房也不佳。章明強調劇本的被迫改動是極重要的原因。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現在的版本并不遜色于原版。我的幾個對所謂藝術電影不感冒的朋友看過該片后
秘語十七小時,腦動的補救殘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