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2 20:16
首映:2017-05-25(德國) / 2017-06-02(美國) / 2017-06-16(英國)
年代:2017
時長:98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0
觀看數:79084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匠心傳記,史詩般的傳記片 偉人的做法——評電影《丘吉爾》
故事講述的是夏洛特跟身患癌癥的媽媽和廚子丘吉的故事。一開始夏洛特為家里多了一個黑人廚子感到很不適應,一直想讓廚子離開,但是善良的媽媽并沒有這么做。隨著夏洛特和丘吉先生的相處,她越來越喜愛丘吉先生做的事物,她甚至覺得似乎每天都像是在參加宴會。
丘吉先生非常地善良,卻又分地神秘。夏洛特幾次想更了解丘吉先生一些,可是換來的卻是丘吉先生的呵斥。后來她去讀了大學,卻和媽媽一樣未婚先孕,她來到了丘吉先生的家。丘吉先生對夏洛特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可以觸碰他的隱私,可是夏洛特始終好奇
年邁的老人,拄著拐杖叼著雪茄的胖子,總感覺一不小心就能心臟病發作嗝屁的老頭,這是我看完影片對人物的粗淺認識。
影片描述的是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前制定計劃時的故事。貫穿著整個影片的都是丘吉爾被1931年一戰的陰影所困擾,而不同意諾曼底計劃。影片中徹底顛覆了我兒時的記憶,也許偉人也有恐懼、膽怯的時候,這指定不是英國人拍的,要不不能將偉人描寫成一個愛喝酒、亂發脾氣、智商不如女人的形象。
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次演講,一是軍官為即將奔赴戰場的士兵做動員
講D-Day前四天的電影,角度確實比較少見,我還是第一次知道艾森豪威爾和丘起了這么大的沖突,霸王行動的實行障礙不止是天氣啊。不過,電影將丘的細節弱化了,去個海灘看到士兵的血戰爭打到第4年開始心疼起人命了?這還是那個就職演說中說出“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的好戰的斗牛犬么?總感覺這也太沒說服力了。。所以有點懷疑部分情節的真實性……以及丘真的發表過最后的演講么?工作狂在D-Day前四天到處跑?剛登陸就回肯特畫畫?前面多不信任美國人就突然可以撒手不管啦?
整個電影,太drama了
以人為鏡,可以得明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現在以歷史題材人物傳記的電影越來越少了,通過了解偉人學習偉人對人的成長其實有很大幫助,這部片子雖然沒能夠將丘吉爾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至少告訴我們這位帶領英國勇敢站起來對抗納粹的首相也有鐵血柔情的一面,在《至暗時刻》《不懼風暴》這些電影里展現了丘吉爾的果斷堅決,這部反倒是展現了這位首相為將士們犧牲落淚的另一面。
堅持下去,并不是我們真的足夠堅強,而是我們別無選擇。
——溫斯頓 丘吉爾
《丘吉爾》是一部傳記型電影,圍繞丘吉爾拍攝,著重展現偉人的另一面,截取的時間段是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D-Day前的幾天。電影中的丘吉爾酗酒,抽煙,易怒,暴躁,不通情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段悲慘的經歷在丘吉爾心上留下了永恒的傷痛,1915年著名的加里波利戰役中,丘吉爾主導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登陸慘敗,英法聯軍以及盟友澳紐軍團死傷慘重,丘吉爾被免除海軍大臣職位。而二戰中的諾曼底登陸計劃在丘吉爾眼中仿佛就是歷史重演,他怎能不膽戰心驚呢?丘吉爾一會兒因害怕登陸行動會失敗而焦躁,憂慮,陷入內心掙扎的“自我折磨”,一會兒擔心年輕士兵過多犧牲而傷心流淚,由堅定,果敢變為“婦人之仁”,一會兒希望阻止登陸行動,而作出向上帝祈禱壞天氣的“愚蠢行徑”,一會又婆婆媽媽地試圖干預總指揮艾森豪威爾,變為“不可理喻”。影片還原了這位歷史偉人平凡的另一面,陽光背后陰影長
匠心傳記,史詩般的傳記片 偉人的做法——評電影《丘吉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