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9 12:11
首映:1995-09-09
年代:1995
時長:85 分鐘
語言:波斯語
評分:8.1
觀看數:45951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白氣球”教科級!逆向思維的白色映襯
這是一部伊朗的電影,今年也看了幾部伊朗的電影,節奏都是慢慢的,時間的流逝和現實生活幾乎同步。
前兩天剛剛看完《櫻桃的滋味》,從始至終的黃土地,片名不過取自人物的一句臺詞。所以在看《白氣球》時自然想到,也許白氣球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元素,于是在看之前有了小小的期待。
電影中那個女孩天真又可愛,我截屏無數,想好好看看她那惹人憐愛的表情。不僅如此,我的情緒隨著她的遭遇起起落落,雖然自己老大不小了,但是對兒童的心情還是深有同感。我能猜到結局
當影片結尾那個意味深長的鏡頭定格于屏幕,隨之而來的則是無邊無際的思考,占據著我的腦海;白氣球便如同一粒白色的棋子,一子落定,卻控制了整部影片的“棋局”。
應該說,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東方電影,因為它蘊涵了東方人的智慧與哲學。伊朗電影之所以能在近十年來令西方人拍手叫好,原因便有此一種。阿巴斯爐火純青的編劇加上后起之秀潘納希獨特新穎的視角,呈現出來的是一場精妙絕倫的影像對弈。非職業演員的運用獲得了純真質樸的“實利”;各類人群與各種方言的穿插取得了廣有深度的“外勢”;眾多細節為故事之外提供了無數可以拓展的“劫材”;場面調度及影像節奏的精準把握最終完成了從客觀到主觀的“騰挪”。
這說的有點跑題了,還是回到電影本身。影片是從小女孩想得到一條金魚展開,到阿富汗男孩帶著白氣球悵茫離去收場。故事的主線既不是金魚也不是氣球,而是愿望;但這絕非指某人單純的愿望,而是具有社會性、道德性等廣義辯證思維下的愿望。個人以為,竹桿成了真正的主角,它一頭連接著小女孩的率真,另一頭卻是我們絕不可忽略掉的同情
一張掉進下水道的500塊紙鈔,一條金魚,倆兄妹,形形色色走過的人,僅僅這些元素就構成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太簡單了,簡單到我甚至覺得我只是在看一部兒童片,世界對大人是不完美的,但對小孩子始終是友善的。
我甚至在心里偷偷腹誹,遠沒有《小鞋子》拍的好呀。
后者影片里濃濃的親情以及生活的美好向上在這里只拿了支筆輕輕的做了下白描,字還沒有成型就急急的逃開了。
但影片放到最后,我突然就發現,我并沒有看懂它。
少年寂寞的坐在下水道前等著兄妹,白氣球在竹竿頭頂寂寞的隨風舞動,有行人形色匆匆,不予理會,也有人走近搭訕,忙于生意。這些都不是他想理會的事。
然后鏡頭緩緩拉近,小女孩終于抱著心儀的金魚站到少年面前,但不足兩秒鐘,倉促跑開。
最后的畫面就定格在白氣球上,阿富汗少年偏頭捕捉著兄妹倆跑開的身影,滿是迷茫。
身邊的人來了又走,我們短暫相識然后分開,一切理所當然。
在這個等待新年鐘聲的寂靜城市里,只有少年想不明白為何兄妹倆抱著金魚一聲不吭一走了之。
這也是我們從來沒想明白的世界。
一件兒童的微小日常拍成的電影,很多違背了我的常規腦回路啊,讓我意識到自己有點猥瑣、以及對社會、對普通人的不信任,我一次次的猜錯了……
1、寵妹哥終究還是幫助妹妹要錢買金魚了,媽媽居然也同意了,好吧,我錯了
2、街頭賣藝的老人居然把錢還給了小姑娘,而且小姑娘錢不見了原來不是他們做了手腳,我錯了+1
3、裁縫鋪老板不是只唯利是圖的人,最后還是搭了把手,我錯了+2
4、哥哥幾番嘗試失敗后,去找對門老板居然還是回來了,沒有嘗試失敗就丟下妹妹回家,我錯了+3
“白氣球”教科級!逆向思維的白色映襯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