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5 12:38
首映:2015-04-30(中國大陸) / 2014-09-04(威尼斯電影節)
年代:2014
時長:106分鐘(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6
觀看數:49286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王小帥監制,我們都是闖入者
影片很精彩。
北京城繁華卻擁擠,貴州深山里的梧桐葉斑駁出另一種美。大軍娶妻生子住豪宅是一種美滿,小兵敢于尋求真愛也依然是一種幸福。生活中人人都帶著傷疤,但生活總是可以繼續,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在傷疤上貼上創可貼,然后告訴自己——不痛了——裝作熟視無睹。
但現實就是,傷口好了,疤痕還在。肉不痛了,心也會疼。
四十年的時間,旭芬一家人都沒有忘了那種痛,然后在這樣的家庭里成長出來的孩子,成了最大的犧牲品。母親知道小兒子是同性戀之后這么久的時間,依舊無法消除母子間關于這件事的隔閡,每每提起,都是爭吵或者沉默收場。
以為他不存在這種低能的障眼法,再加以一定的精神安慰,并不能讓我們放下。盡管這是大多數人對待傷口的方式。帶著傷口生活的人,往往都會敏感,脆弱,甚至抑郁,這是這部片子這么沉痛的源頭,也是社會的一種病。
文革對人的傷害要怎么撫平,我沒有答案。
在傳統而保守的中國式婚戀觀念下,同性戀如何被收回成見,我依舊沒有答案。
在仇恨里的孩子如何放下過往
本以為是空巢老人的問題電影,后面開始牽扯出文革遺留問題,一說起文革好像已經成了套路,就是批斗和被批斗,整人和被整人,被批的有苦無處說悲慘死去,批人的心懷愧疚總想彌補。
所以只要一涉及到文革就總是看的不舒服,一個是因為已經模式固定再嚼已是索然無味,一個就是因為更多的荒誕與悲哀還是讓人心里發緊。
想起了『親愛的空想家』中一段話:人是很容易被鼓動的,只要被時勢影響,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不是什么難事。人人都說不是我的錯,是時代的錯,然而時代卻是由無數個人組成的。“時代”真是無辜。真正去傷害別人的不就是借著“時代”這個時勢的人們么?時代不會拿刀,殺人的還是人自己。
另:說點劇中的,看著幾個會演戲的演員在一起演日常的戲真是舒服,倒垃圾前到做飯那里就好像是發生在自己家里一樣。
整片分為前中后三個部分,前面部分瑣碎地跟拍老鄧的生活,如同大部分中國女性退休后一樣,毫無邊界感地闖入到子女的生活中,看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么一般來說都是母親這樣,父親感覺比較少這樣,我想原因可能是這樣的,母親長久以來和子女和養育緊密的聯系到一起,父親的偏重點還是自己,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愛好,但是女人成為母親后,她就不再是她了,她就是誰誰誰的媽媽,她的工作她的愛好都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導致兒女成年后,她還是無法一下子轉變過來。
中間部分是一個小孩闖入了老鄧的家里
是在電影院不常看到的類型,需要觀眾有耐性。我們不能一邊感嘆爛片當道,一邊抱怨需要咀嚼的電影沉悶。看這樣電影,請靜下心來。沒有經歷過那十年,可能沒有共鳴,但是那種命運不把握在自己手里的無奈還是能感受得到,還有那個時代的荒謬。故事很完整,是個悲劇,所以能給人更多的思考。清貧即是災難。電影結尾小伙子的墜樓給人很大的震動,可能那就是現實,無比的悲涼。不敢去想小伙子的奶奶了。另外,小兵的存在給影片帶來了一些歡笑,撩頭發的動作實在夠娘,問侄子幾年級了,緊接著就問有沒有交女朋友很有喜感。另另外,馮遠征一出來,腦子里就在想梅婷還好嗎。
人性之所以悲劇,是我們總是不全好,也不全壞
《闖入者》的英文名被譯作Red Amnesia,紅色失憶癥,當大熒幕投射出這個單詞時,我是不認識的,勉強根據發音規則念了一遍。此刻坐在電腦前,弄明白了意思后,發現這是比闖入者更能準確歸納本片描述的全部的片名。紅色失憶癥,總是能讓人聯想到那個動蕩的10年。然而本片一直到中后段才通過兄弟倆拉家常式的對白,輕描淡寫的帶出看似懸疑、詭譎故事背后的原因。
人物
看了呂中飾演的獨居老太太,大部分成年人一定會聯想起身邊的某人,可能是鄰居大媽,也可能就是我們的外婆,奶奶。她們固執,節儉,三餐簡單,任勞任怨,沒有愛好,對子女常常強制性、不由分說的關愛,像是從來沒有年輕過,沒有過性生活,帶著一身正氣和勞碌,活的坦蕩又孤獨。讓兒女無法接近,又讓兒女背負深深的自責。
這樣一大批相似老人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他們出生在3、40年代,挨過餓,所以剩菜反復熱不肯倒掉一點;受過窮,所以大分錢存著,不買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任何裝飾;經歷過批斗,所以對人總是充滿戒備。然而呂中飾演的美娟
王小帥監制,我們都是闖入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