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5 23:35
首映:2009-08-07
年代:2009
時長:123分鐘
語言:英語,法語
評分:8.1
觀看數:12788
熱播指數:155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朱莉與朱莉婭”2009,365天,524道菜,一間狹小的公寓廚房。
這部電影里面的兩位女性成功的過程表現得還是比較理想化的,其實我們心里都知道,真正的現實,沒有這么輕描淡寫就可以被個人意志改變。我們都有全職的工作,要照顧家庭,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再做別的事情的話,需要很多精力和不凡的意志力。你能想想這位朱莉,每天早上6點起床,開始寫博客,之后吃完早飯穿好衣服收拾好憔悴的面容,9點來到理賠公司上班,上班的路途很遠,要做城鐵從類似郊區的地方來到市中心。接下來接一天的電話,最后身心疲憊地回到家,已經晚上八九點鐘了,還要嘗試新的菜譜。做一道菜需要準備很多,清洗食材,切割食材,準備鍋子,把食材放進去,之后折騰一兩個小時,一道菜有可能做好。其中勃艮燉肉要放進烤箱燉兩個半小時。那么我們這位朱莉什么時候上床睡覺?做的東西可能就明天吃了吧。
試想一下,這樣的生活安排,她堅持了一年,她是不是有不凡的意志力啊?我們之所以還這么普通,生活還這么乏味,是因為我們沒有把自己扔進地獄,還有種可能就是,我們沒有像朱莉和朱莉婭那樣清楚自己真正喜歡做什么
此時此刻,我正在看美國電影《朱莉和茱莉亞》。是的沒錯,我在中途停了下來,跑到這里寫幾行爛字。
人們總是依賴電影。依賴電影帶給你別樣的人生體驗,依賴電影帶來感動,帶來震撼,或者像《阿凡達》一樣利用強大的視覺效果帶來眩暈感。
從上學的時候起,我就在一直欠債。因為當時給自己定了一個看起來并不難但其實永遠不會實施的計劃:每天一部電影——至少是平均每天一部。然而就像春秋大夢一樣,這個計劃在剛剛執行的時候就一再擱淺,并且我一直一直都心有余。但一旦擱淺的后果就是——永遠無法彌補——就像人生只有一次大學,只有一次青春。
好在畢業后我仍舊留在這個行業中,做著并不能帶來豐厚物質但精神尚可充足以滿足我的虛榮心的工作。電視臺,電臺,或者雜志社,始終不能夠抱怨的就是我一直都和電影、文藝打交道。當然,也有人說我混在娛樂圈里。
看著朱莉日復一日地將熱情投入到blog里,我想起大學期間我在雜志社工作的日子。雙魚座的強烈幻想主義色彩充斥了主編的工作與生活,致使編輯們陷入了一再的困境。彼時blog一詞開始風靡小資人群
1949年Julia Child隨外交官丈夫來到法國,歐洲田園式的生活是那么令人向往,Julia也不例外。但真正讓她愛上這個國家的,是這里的美食。她通過一本名為《掌握烹飪法國才的藝術》的書將法國烹飪介紹給“沒有仆人的美國人”。2002年Julie Powell和丈夫搬到了紐約的皇后區,平淡而無聊的生活讓她心生厭倦,唯一能讓她逃避現實的就是烹飪美食。在丈夫的建議下,她開始寫博客“Julie/Julia計劃——做給沒有仆人的美國人”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紀的女人本沒有交集,卻被烹飪美食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
美食類的電影總是有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電子情書》、《西雅圖夜未眠》、《當哈利遇到莎利》都是導演Nora Ephron的應典之作,這部也不例外。相比較那些浪漫愛情,這部顯得格外清新,就好像主人公在和美食談戀愛。兩個貌似有點傻大姐的女人都在做飯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慰藉。姐做的不是菜,是生活。Julia Child將法國人對生活的態度寫成一本有關美食的書帶回了美國,半個世紀后,在一間狹小的公寓里一位政府的小職員正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365天,524道菜
這其實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每天為了生計干著一份不愛的工作,周一盼周五、剛上班就想著回家給老公做美食的公務員最終建造起了自己的烏托邦,把愛好變成了職業。
電影看完我簡直熱淚盈眶,julie和julia各自的美滿愛情在我眼里都是配菜,能把一生撲在自己真正的愛好上,mrs.lonely也無所謂啊!于是我開始思索,自己到底應該把這一生貢獻給什么事業?張愛玲在我的年紀已經完成了《紅玫瑰與白玫瑰》、Adele制作完成了21、JPG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更不要提那些Ross、Sheldon般的nerds。
始終將閱讀、文字和電影作為興趣愛好,求職的時候也盯著瀏覽雜志編輯,可后來因為長輩和過來人的勸解終究淪為外企里一個平穩的小職員。說不上不甘心,只是看到這樣的電影,心里總會盤算另一些可能性,這些小小的火花會在工作不順心的時候更加閃耀。我相信像我這樣的人群不在少數,可究竟是什么把我們這些“愛好”和真正的事業分隔開來?
弗洛姆說,要養成一門真正的藝術,必須要四個條件:紀律、集中、耐心和極大的興趣。用劉瑜的白話來說,即“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早在八月份的《看電影》上,我就對《朱莉與朱莉亞》興趣盎然。后來得知此電影票房收入一般,梅麗爾·斯特里普對此的反應是:“男人永遠不懂得女人的心。”我也深以為是。男人如何能欣賞這本來就起承轉合得瑣碎又詩意的生活呢?她還說,女人懂得男人卻很簡單,只要跳起腳來大喊“我要看《特種部隊》”就可以了。她真是個聰明有趣的女人。就如同電影中的朱莉亞一樣。
和璐璐曾經探討過,電影很難把握女性題材,頂多只會反復描摹她們的寂寞與欲望,要不就是她們的瘋狂購物,很少能切實表現她們純凈簡單卻色彩艷麗的內心世界。作為女人我不知該覺得好笑還是好哭。可能諾拉·伊芙隆這樣的女導演,才能拍出真正吸引女性的電影。《西雅圖夜未眠》的浪漫,《電子情書》的精巧,以至于這部《朱莉與朱莉亞》的精彩,“七十八歲的諾拉·伊芙隆依然寶刀未老”。
一位是享譽美國的年邁名廚,一位是年輕抑郁的紐約小白領,三本書,一個博客,365天,524道菜。電影內容給人莫大的猜測興趣。只要對生活仍保有熱愛,人們就還會喜歡美食,喜歡和美食有關的文藝作品
生活在不同環境不同背景甚至不同年代的兩個人
被同樣的興趣聯系在了一起 她們原本無味的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起來
然而不同的是 julia的性格特別開朗 生活態度也是隨遇而安 她只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 她寫了很多菜譜和制作過程給最好的朋友 并沒有想到日后一定要怎么樣 無心插柳有了可能出書的機會 成功了她很開心 失敗了也不氣餒
而julie一開始就有點“目的性”(這可能也是julia說不喜歡她的原因吧 ) 因為和朋友聚會受到打擊加上工作無聊不如意 想到這么一個讓生活充實的方式 當然這是很棒的 任何追求夢想的人都是可敬的 有勇氣有行動就是好的 至少她們在奮斗的過程中也感受到更多
影片的最后julie對著julia的畫像充滿敬意與感謝 我想她感謝的不僅僅是她教會了她如何烹飪 更主要的是如何品味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跡 烹飪的書是一樣的 可是每個人做出的味道確實不同的 因為其中有著你對其不同的理解 做給不同的人吃可能味道也不同 一頓美味的晚餐也許不在于吃了什么 而在乎于和誰一起分享。
“朱莉與朱莉婭”2009,365天,524道菜,一間狹小的公寓廚房。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