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7 20:34
首映:1988-10-10(中國大陸) / 2018-10-12(中國大陸重映) / 1988-02(柏林電影節)
年代:1988
時長:91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日語
評分:8.5
觀看數:34793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紅高粱》--還原生命的本真
《紅高粱》是張藝謀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有了權力之后,他終于可以更為自由或者說恣肆地、任性地運用他喜歡的色彩講他想講的故事了。
1.與紅色有關的一切
在《紅高粱》中,九兒的衣服是紅的,高粱酒是紅的,窗戶紙是紅的,夕陽是紅的,燃燒的火是紅的,流的血是紅的,甚至被切開的肉也是紅的。唯獨高粱地的高粱從來不是紅的,高粱總是以翠綠的狀態出現,沒有火紅的高粱穗,沒有果實。
在這部電影中,紅這個顏色,可能承載著比人物更重要的作用。
紅可以代表熱情,可以代表血腥,可以代表血性,可以代表喜慶
作者:羅杰·埃伯特
發表日期:1989年2月28日
譯者:維吉留斯
評分:★★★(四星為滿分)
《紅高粱》是一部風景優美、浪漫、暴力、有象征意義的情節劇,而這種類型在電影史初期就已成熟。這是一部于1988年在中國拍攝的寬銀幕彩色電影,這并不意味著它是一部現代電影,但這也沒什么。在故事的簡單性中,在它近乎童話般的影像質量以及令人震驚且突如其來的暴力中,有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是好萊塢在其發展中所失去的。
中國“第五代”電影制作人的作品在美國電影節和校園里已經廣受歡迎
名字一直都聽說,但沒有看電影,現在終于看了,然后終于失望了。
電影整體上來說就是一個中國民俗風景展,缺少真正的電影內容,這讓我懷疑張藝謀到底懂不懂得拍電影,整個電影缺少真正打動人心的故事和情節。只是一張絢爛而單薄的面皮,很顯然,這面皮對外國人來說實在是太新鮮了,這也可以理解為什么獲獎。但從根本上,它并不是一個真正的經典片。關于優點,我就不打算說太多了。但缺點是我這里重點要說的,就在于還沒有小說優秀,當然演員都很給力,只是導演,總喜歡搞這些虛頭八腦的東西。對觀眾來說,要看的不是攝像展覽,如果是這樣,不如直接看印象派繪畫,莫奈的日出肯定比你的更美妙,我們看的是什么?是真正能讓自己哭或笑的東西,然后在欣賞中得到心靈的釋放。但是這電影中,我們沒有看到。我們只是作為一場熱鬧看下去。很多東西都碎片拼貼在一起的,不夠完整和流暢。而且抬花轎這一段也實在是太長太羅嗦。我不是大學教授,也不是哲學家,從中實在看不出什么深刻的意思,所以不要跟我談深刻。在各種高深的影評推薦下,仿佛這是中國最牛的電影
《紅高粱》中,《抬花轎》和《酒神曲》分別出現兩次,并且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第一次出現《抬花轎》的時候,是在接親路上,幾個轎夫一面唱歌,一面顛花轎,把轎子里的姑娘顛的昏天黑地,委屈的直哭。幾個大漢操著破鑼嗓子唱著粗野的歌詞著實洗腦,但同時也塑造了大漢結實的身材和豪放的性格。嗩吶吹得驕子外一路的喜氣,幾個大漢玩的特過癮,可驕子里的姑娘卻委屈的眼淚花止不住的掉,怨恨著自己的不幸。就好像紅紅的驕子在外面看很是喜慶,可切換到里面,驕子襯的姑娘一臉的紅色,卻只有無盡的壓抑
關于《紅高粱》
同為第五代導演描寫北方的電影,時代背景也差不多,但比起《黃土地》壓抑中的絲毫釋放,《紅高粱》則近乎放肆的頌揚著一種原始的生命力(這已是公論),通片如高粱酒那般酣暢淋漓。筆者將在下文從幾個角度來分析張藝謀是如何通過各種方式來呈現這種力量。
選角
無論是影片出來之前還是出來之后,無論哪一個時期,只要心中有這么一個故事,就再沒有比姜文更適合“我爺爺”這一角色。《紅高粱》不能讓精致的帥哥演,精致當然不合《紅高粱》的胃口,姜文有那么一股氣,霸氣,野氣,可以憨,但又透著機靈,他的嗓音獨特,說話腔調自成一派。依我看,沒有姜文,紅高粱拍不了這樣的高度。
然而鞏俐就沒有這樣的太子命,在片子出來之前,很多人都不看好,連原著作者莫言也這么認為。(附莫言語)
快開拍的時候,我想把劇組的全體成員請到我家里去。當時不叫《紅高粱》劇組,叫《九九青殺口》劇組,當我把消息告訴家里人時,他們都很興奮。我父親則不聲不響地扛著鋤頭下了地。父親一直勸我謹慎,不要張狂,否則必遭禍患
伴隨著劇情的延伸,在壯闊的全景與連貫的鏡頭切換之間,不變的是九兒傳神的大特寫。前半段的鄉土特色非常濃,黃土高原獨有的黃沙,光膀子的轎夫以及被迫出嫁的九兒把我們直接帶入了那個環境。
顧長衛對夜色與黃土的大全景拍攝搭配上姜文洪亮的調子,確實令人贊嘆不已。
高粱地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紅高粱是影片的名字,是一條線,還多次被拿來造勢,風花雪月用高粱造,緊張局勢用高粱造,高潮前后用高粱造。但是,如果忽視那些全景的話,影片的情節是非常地緊湊的
《紅高粱》--還原生命的本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