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05:03
首映:1982
年代:1982
時長:10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9.1
觀看數:98378
熱播指數:247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絲路花雨:干干凈凈又生機勃勃
和舞劇里的人物一樣,當他們接到圣旨而震驚,悲慟,不知所措時,觀眾并不知道圣旨上寫了些什么,但是當舞劇的主人公抬手下腰般地旋轉一圈,圣旨被舉起隨著人物旋轉時,此時神秘的圣旨就被揭開了,上面寫著“征為歌奴”四字,悲慟這才蔓延到觀眾心里去。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囿于舞劇的舞臺表現限制,可是此刻的旋轉是主人公主動的旋轉,是對蒙太奇需要正反打時刻刻意的放棄,這一主動的旋轉以身體和舞姿作為媒介,主人公的主動性孕育于此,被動性也完全生成。
怎么說?她自行旋轉取代了攝影機器的安排
啊好美 就恨這么美的電影為什么不早點看 不過在看完《敦煌》紀錄片后再看這個正好,對敦煌飛天背景有所了解,才更能感知到舞劇之美。啊好美 就恨這么美的電影為什么不早點看 不過在看完《敦煌》紀錄片后再看這個正好,對敦煌飛天背景有所了解,才更能感知到舞劇之美。
震撼到淚目的最屬開頭、結尾、中間神仙妃子的片段,本來敦煌飛天壁畫有時有些看不懂圖案,在特效和舞蹈下飛天之美變得無比清晰,千年壁畫上的衣袂飄飄的飛天、不鼓自鳴樂器、亭臺樓閣、漫天飛花樂聲的極樂世界都活了過來,實在是震撼
改革開放后創作的舞劇作品中,《絲路花雨》的地位及影響力目前尚無可撼動,在此不自量力地談談對《絲路花雨》的觀感。
從情節設置上看,這部舞劇的劇情非常豐富。故事結局符合普世價值觀,情節設計戲劇沖突明顯,英娘與竇虎的個人矛盾、商賈與貪官的階級矛盾,客商與劫匪的民族矛盾環環相扣,的引人入勝。舞臺道具的隱含線索非常值得細品:比如父親手中的葫蘆,在父女救人時葫蘆第一次出現,暗指救人行善的道義;伊努斯贖回英娘時拿起葫蘆起舞,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美德;最后一次是英娘在波斯商人家拿起葫蘆
電影看過無數遍,后來看過一次現場版,整體感覺現場版效果不如電影,主要原因是當時現場的新主演功底真不如賀燕云,有好些關鍵動作都改簡化了還跳得露怯,真是積淀不足;另外就是現場版還換服裝風格了,衣服顏色那個俗艷,亮瞎人眼。
回到電影版,第一次看,最愛的舞蹈段落是反彈琵琶,后來再看,最愛的段落是英娘賣藝,那個節奏、表情、身段、配樂,真是太絕了!
第二愛的是霓裳羽衣,每次到高潮音樂響起,那位配角姑娘自轉+公轉的時候,禁不住眼淚就一陣陣地往外涌,真是心情無比激動。
除去當年技術水平限制,畫質不是太清晰,其他都無可挑剔。
這部片子歌舞水平,藝術創作都非常棒,舞蹈優美,畫面賞心悅目,故事情節也很曲折動人。
里面最驚艷的就是反彈琵琶和霓裳羽衣舞了。這些以前只存在于壁畫和傳說中的神奇技藝得以重現,是多少創作者付出辛苦努力和汗水呈現給觀眾的視覺盛宴,值得珍惜。
如今,技術越來越發達,藝術卻越來越倒退,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絲路花雨:干干凈凈又生機勃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