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和小雙作為被社會前進的車輪中甩掉的泥點,得到了愛心基地的滋養。影片中兩個家境相似的孩子,最后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和結果,不過這也許就是困境兒童未來的可能性,我雖然不敢茍同影片中有些老師對孩子們的態度,但至少看到有人在為這個群體做出的努力。我很好奇幾個點:
1.體育作為抓手給孩子們的影響,有人會說競技類體育活動會讓孩子們的抗挫力更強,但是我們看到的小雙,最后是得了抑郁癥的,這個雖然只是一個樣本,我們也要思考,對于這些孩子而言,體育能給他們帶來怎樣的改變?對于這些孩子而言

初知《棒!少年》,是因為它在今年的FIRST獲得了超高的口碑評分、拿下了年度最佳紀錄長片獎,被一票影迷譽為“年度紀錄片黑馬之作”。
《棒!少年》為什么能觸發不同層級的觀眾相同的共鳴?起初,我的猜想是棒球少年們意氣風發的那一番“燃”。畢竟本片選擇將鏡頭聚焦于北京市郊的一座棒球少年訓練基地,標準的體育題材紀錄片視角。
而在觀看本片的過程中,我才發現它根本不是一個體育題材紀錄片,確切地說,它更關乎于生存處境與人生選擇。球場之外遠比球場之內更精彩,也引發了我另一些層面的思考。

棒!少年:少年們讓我想起大山里的孩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