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9 20:19
首映:2016-05-20(美國)
年代:2016
時長:11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4
觀看數:37027
熱播指數:16
來源網:三年影視
曼哈頓夜曲:不明白女主的目的,另外影片比較跳躍,不連貫。不知道前面提的找到小女孩的事到底是什么?
No reporter can resist a siren.
siren no.1
眉頭緊鎖,衣著不修邊幅,中年失意的Porter Wren漫無目的地游走在一條條大街小巷。警笛聲響,哪里有案件,Porter就追隨到哪里。
日復一日,siren的聲響在他聽來越來越小,對于各類案件,Porter已失去初入行的新奇。哪怕是火光滿天,鮮血噴濺,哪怕是再慘烈的畫面,再悲痛的離別,再偉大的犧牲,都已觸動不了Porter分毫。
一同江河日下的,還有紙媒的衰落。報紙行業受到新媒介的巨大沖擊,被收購,被整頓,奄奄一息,對于自己的將來沒有絲毫話語權
昨晚與朋友一起看了部電影,講述一個瀕臨消亡的職業,專欄記者編輯調查兇殺案的故事,主人公波特以當事者的身份主動參與了一個結局仍未解的事件,借助于對女嫌疑人的共情與感情利用,他層層撥開了那個女嫌疑人內心的秘密,在看完所有死者——女嫌疑人前夫生前留下的片段式的記憶錄影之后。我跟母親說,作者,是一個很不易擔當的自稱,由于這一身份天性里有冒險求知的一面,有孤影獨行的一面,他不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個集體,當他獲得故事的時候,有可能搭上用生命做出交換的危險。他不是騙局中的那個受騙者,即使他被騙,也是他本性使然,騙局讓他走向真實,那個比爾虞我詐更深層的悲劇中去。他梳理事件的順序,在一切都表面上看似荒誕無序之時。他敢于對被草草掩埋,尸跡斑斑的過往提問,他敢于撥開殘像的裹尸布。
身居窄巷,仿佛擁有一處詩意的棲身地,波特本以為將自己的家人置于職業與險情之外。與那么多被時代欣悅的蓬勃之氣所掩蓋的人世蒼涼有一面之緣,波特在這個知名導演慘死成謎的事件中,成為了他往昔置之度外眼光之下的卒子
據說是按年度暢銷小說改編的,看來紙媒確實快完了。
這個故事就像國外報紙社會版的標準模版:奇情香艷兇殺勒索家庭倫理大悲劇!反正什么富翁被閹割、導演喜歡綠帽、美女的黑暗過去、作家經不起誘惑、家人受威脅等等一股腦裝在一個故事里以博人眼球。
電影氛圍不錯,有老派硬漢偵探電影的調調,可惜男主一點都不硬,為了家人被槍擊硬了幾秒鐘又軟了,居然和老板又和和氣氣歡聚一堂了,難道有人闖進家里,槍擊三歲的兒子就這么算了?
所以,這部電影也只能淪為社會版狗血故事一樣的下場
怎么說呢?算是一個合格的改編電影吧,畢竟作為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來說只要沒有什么太大的出入就算及格了吧。我對改編自暢銷小說的的電影一直不太感冒,改好了別人覺得是應當的,因為小說寫的就好,改不好了別人會覺得導演不怎么樣,還是因為小說本來就寫得好。
小說的男主自己就是一個記者,說是記者更不如說是作者(一個以寫作為生的人),有自己的專欄,寫著別人的故事,就像電影中他妻子對他的評價一樣,是一個“老派的人”,固執的按著自己的方式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不知變通的堅持著在紙質的報紙上寫著專欄,雖然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清楚的認識(電影一開始的那段自白),但是當他人試圖去戳穿他的時候,他還是會極力的維持自己的陣地。
男主有一個自己的定規—絕不把自己工作中的事帶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就像他所住的地方一樣,在繁華的街道上一個小門,打開小門走過一條狹窄的在兩幢房屋之間的通道后有一幢獨立的帶著小院的房子,當他打開那個小門的時候他要把所有在外的生活拋之腦后,回到家之前他要和他所有的故事撇清撇凈
曼哈頓夜曲:不明白女主的目的,另外影片比較跳躍,不連貫。不知道前面提的找到小女孩的事到底是什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