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01:08
首映:2016-01-24(圣丹斯電影節) / 2016-12-16(英國)
年代:2016
時長:87分鐘
語言:哈薩克語
評分:8.3
觀看數:71777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女獵鷹人:13歲的艾(Aisholpan Nurgaiv)
去捕幼鷹的那天,父女倆騎著馬早早出發。父親把繩子綁在女兒腰間,然后任由少女在陡峭的懸崖邊如風般靈活穿梭。“起初我有點興奮和擔心,但我并不害怕。”小艾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時說。捕幼鷹的動作必須快,因為老鷹離巢的時間非常短暫。小艾把一只幼鷹小心翼翼地裹在毯子里,這是她人生中第一只屬于自己的鷹。她叫它“白翼”。她們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相伴7年,到那時“白翼”必須被再次放歸自然,去繁衍生息——這是游牧民族和自然打交道的和諧法則。
戴鷹帽、撒鷹、用口號呼喚,小艾從父親那兒傳承技藝
有好多人覺得擺拍痕跡太重,劇本痕跡明顯。但請大家想想,在用鷹捕獵這件事情上,如果不擺拍,導演在鏡頭上要用多少人和時間才能抓到想要的鏡頭,有些就算抓到了,構圖也會不夠理想,表現力相應的會差很多!所以擺拍是最佳的、節約成本最佳的解決方案;父親在臺詞方面有相應的準備,甚至和導演有充分的溝通,只要能充分表達主題,那就是優秀的,一段沒有重點的采訪,只會扼殺紀錄片本身,尤其還是本片這種主題明確的;紀錄片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表達真實的事件,故事本身不是假的,反應的生活不是假的
如果你的心里有一種迫切,有一種篤定,有些事情似乎就是血液里的呼喊,有些地方一直夢繞魂牽。那么就去實現吧。無論你的年齡,無論你的性別。
這世界本沒有什么規則。萬物皆有靈。
《女獵鷹人》是部溫和不激烈的電影,但它會留給你一種激昂,一種血脈賁張的力量。只要你憶起它,遼闊的無限的能量就會在你的內心蕩漾。
這是一部有導演參與感的紀錄片。它是個紀錄片,但又像一個故事片。
作為Otte Bell 的首部作品,一登臺雖與奧斯卡失之交臂,但依舊獲得了2016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五佳紀錄片之一
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喜歡紫色,當阿莎潘黑黝粗糙的小手,欣喜滿足地涂上那瓶馬卡龍色的紫色指甲油時,我發誓我從來沒有過一次,覺得粉紫色這么可愛驚艷。每每阿莎潘含蓄地咧著嘴笑開,我就笑開。每每金雕從高空俯沖直下,我就心跳加速。每每聽到壯觀宏大的背景音樂響起,我就感覺被帶到了那片蒼涼空曠的雪地上,開始嘗試深呼吸。配樂簡直不能再高級,拉高了整部劇的水平好幾檔。比賽的現場景象應該是十分熱鬧壯觀的,大概為了節約經費,所以只用的小鏡頭來表現情節,此處有點遺憾
跟上狼的腳步,追逐獵物的身影,世界上有一種神奇的職業:獵鷹人。幾個世紀以來,獵鷹人訓練兇猛的老鷹作為自己的武器,這些鷹長期和獵鷹人生活在一起,捕捉山林中的野兔、野狐和其他猛獸。
而最著名的獵鷹人,可能也是世界上存在的最大的獵鷹族群,他們是生活在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國等地的哈薩克人,他們獵鷹的能力世代傳承,依靠草原的自然環境,放鷹狩獵成為重要的謀生手段。
哈薩克人常說,世界上有笨馬、笨牛,但是沒有笨鳥。獵鷹人從小開始訓練訓練老鷹的技巧,而這項傳統技術通常傳男不傳女。
中學時學到蘇軾的詞《江城子 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這是何等的一副意氣風發的畫面,養貓養狗和養鷹相比,就是小兒科,沒想到《THE EAGLE HUNTRESS》這部紀錄片講的就是一個小女孩成長為一名訓鷹師的故事,把它翻譯成《女獵鷹人》總感覺不太貼切。
蒙古阿爾泰山區的小女孩Aisholpan,出生在一個游牧人同時是訓鷹人的世家,由于家族的耳濡目染,從小就對鷹著迷,可是幾百年的風俗,訓鷹只傳男不傳女,家族長老都反對Aisholpan成為訓鷹人
女獵鷹人:13歲的艾(Aisholpan Nurgaiv)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