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21:02
首映:2016-09-16(美國) / 2017-03-10(英國)
年代:2016
時長:85分鐘
語言:英語,俄羅斯語,烏克
評分:8.9
觀看數:19746
熱播指數:258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舞者】Deep pain and longing for redemption
從蘇州火車站開始看,一路高鐵,大巴到學校正好看完,回看了兩遍take me to church一段。我對芭蕾無甚了解,只憑著直覺和僅有的知識去感受。可能因為這首歌本身對我來說,就太過震顫,以至于我很難全神貫注的體會舞蹈本身。可即使如此,繚繞而純凈的煙霧和明亮的光線中,看著他跳躍,旋轉,輕盈落地,痛苦掙扎,還是會被強烈的感染到,這是他本身的力量。
但他本身,確如仙子下凡。對美的通感,提升人的氣質。可世界上那些脆弱的,美麗的,而驕傲的生命,從來都好比透明的蝴蝶,似北冰洋的海水
想說的比較凌亂,就簡單概括下。可能有劇透。
1.窮人孩子的出路就是發現閃光點然后死磕。因為家里窮,全家人希望孩子過的更好,發現他的身體天賦,便全家總動員支持。也的確,他天賦異稟且刻苦異常,終于擺脫了貧窮。
2.雖然他成功了,但他內心并不快樂且抑郁。家人給他寄予厚望,甚至為了他全部沒有個人生活,他已經被家庭綁架,如果不努力對不起的將是所有人。跳舞已經不是快樂之源了。這就像常說的,有一只鳥不想或者不能自己飛了,但決定生個蛋,讓蛋馱著它飛。很多人羨慕那種全家總動員的支持
1.文體不分家:從小練體操后面轉練芭蕾
2.全家為了塞吉爾真的付出了很多,不僅創造條件給他機會:父親在葡萄牙籌錢六年都沒見自己孩子;祖母這么大年紀還去希臘當保姆;母親全職帶孩子還把他辛辛苦苦送出國。一開始他是爭氣的:“我愿意上別的孩子倆倍時間的芭蕾課,因為我知道這是我家庭團聚的機會,如果我沒成功,他們會把我送回家的。”。但在他功成名就迷失以后,父母也成為他甩鍋的對象。聽說現在舞團也是他甩鍋對象。他現在經營的芭蕾項目主要就是申訴什么舞團里面為了角色勾心斗角
清晨看完《舞者》在芭蕾王子塞吉爾封神之作《帶我去教堂》中久久不能平靜。過人的藝術天賦對困窘的家庭來說是極大的恩賜同時也是極大的負擔,父母家人犧牲掉給孩子的陪伴團聚和家庭生活苦心營生,早熟的孩童犧牲掉童年與快樂只為了將家人重新帶回身邊。塞吉爾無愧于被稱為真正的靈魂舞者,十九歲成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蹈家,而后碾轉俄羅斯成為赤手可熱的舞蹈明星,世界是他的舞臺。但影片可貴之處在于并不浮于表面只呈現塞吉爾身上的光環和堪為神作的表演$#
芭蕾從來不是關于釋放,而是關于控制,芭蕾從無肆意而言。
塞吉爾一次又一次從古典芭蕾出逃,他只是找不到宣泄疼痛青春的出口,他驚人的身體天賦讓他恃才放曠,但是,他一定又會歸來,因為他只會跳,只能跳。芭蕾中的詹姆斯迪恩,他沒有多么深刻的反叛因子,深究只能做出如紀錄片般的庸俗解讀。
take me to church之后,他剃掉了自己古典舞者長發,不再用粉底遮掩自己的紋身,去掉這些不自覺的標簽,他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嗎?只希望他不要被互聯網裹挾著庸俗化了。
其實說別的沒用,最后還是回歸贊美他的身體
第一次看“take me to church”的片段是在攝像課上,老師講解其中的剪輯與拍攝鏡頭,還出了考試題目。那應該是我第一次清楚的看到一個男舞者的形象,其實,我的感覺是有點嚇人與害羞,因為第一次看到男舞者的身體,別說欣賞,簡直我就是不敢睜眼看,羞羞羞,然后我也眼拙除了在老師的解釋下欣賞了幾個鏡頭啥的,什么舞技,藝術,美,bgm都沒什么感覺,一旁的室友簡直沉淪了。(好吧,我真的眼拙( ????? ))
然后今天上紀錄片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放了這個片子
【舞者】Deep pain and longing for redemption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