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01:11
首映:2010-10-22(中國臺灣)
年代:2010
時長:105分鐘
語言:國語,閩南語
評分:7.7
觀看數:87488
來源網:三年網
第四張畫:在隱隱作痛之余發現了更堅強的勇氣
這是鐘孟宏導演第四部長片,也是他在經過第三部長片《失魂》認可度低落之后,再次獲得大眾高度認可,獲得了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影片提名。
這部影片并不是劇情推動發展的,影片的基調是一部少年成長史,采用的是回憶散文體的格式,敘述了少年小翔在成長過程當中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雖然影片焦點是散發的,沒有很強的故事線,但是總體節奏上也不顯松散,時而有吸引觀眾注意力的焦點。
鐘孟宏導演的作品聚焦于社會底層或邊緣人物,形容他象手術刀一樣,切開了社會的另一面
“吃個飯 你哭什么哭!”
我就哭了…………
第四張畫-2010
第一張畫:爸爸。影片的開始便是醫院。太宰治的小說《惜別》中的少年魯迅周先生跟醫科同學回憶起父親重病的時候所謂的名醫開的古怪藥方和藥引,什么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一對、敗鼓皮丸、平地木……甚至彌留之際的大聲喊叫喚回垂死者的靈魂,完全是惡毒的欺詐。——這些這些,小翔自然都沒有做,他靜靜地在醫院病房,看著父親的氣息微弱至死,連眼淚也沒有滴下來。
大人說“帶一張爸爸的照片來作遺照”。小翔回家找了半天,除了爸爸的身份證,只有小時候和媽媽的照片。于是,他畫了一張爸爸的畫像。大小眼,細細的線條,這個男人畫得有點丑,然而丑得有點真。不知道小翔畫畫的時候有沒有哭。倒是校工爺爺打小翔的時候,他哭了。“你的人生,才過了一點點。”這話是金士杰跟小翔說的。金士杰的故事,就跟表演工作坊里舞臺劇演過相聲說過的無數個相似的故事一樣,空襲之后,失去了房子父母和家,至今還記得日本軍人唱歌的聲音。的確,在爺爺面前,小翔那無比的凄慘怎么也慘不下來。
第二張畫:朋友。小翔被媽媽郝蕾帶走,跟繼父戴立忍一起住
我想說,原本是沖著獎項來看這部片子的。
但,毫不拖沓,薄光中的棕櫚樹、火燒云,配以溫柔得傾斜而出的音樂,我幾乎要為他激越叫好,靜靜等候接下來的浮光剪影,猜測導演將以怎樣的視角講述怎樣的故事。音樂風情畫,我想我喜歡這樣一個開始,故事倒不重要。
但,好像不是這樣。
“小朋友,你爸爸今天就會離開你了,你留在這里,等他走了以后再來通知我們”不時切換的背景聲音里,看似柔和實則冷漠。
沒有人關心,這個小孩就要經歷如此沉重的人生離合,他也許都不清楚這一切對于他將會是怎樣的變故,他能否承受以及是否意識到親人離世的悲傷。
于是我們看到一個安靜的小男孩,如何安然接受這一切,寂靜成長。。
醫院的病床前,無聊的小男孩專注分開三層快易捷手帕紙巾,抽出一張蒙在爸爸臉上,鏡頭定格,尚留呼吸的不見容顏的爸爸的臉,隨著鼻息張合的紙巾。樹枝上暫停著黃雛鳥。鏡頭閃過爸爸的濃眉。第一張素描畫。
細細看來,這部片子是藏著許多包袱的。
作為一部劇情片,懸念很重要,而繼父通篇的獨白似乎破壞了這種懸念,作為解讀者
第四張畫:在隱隱作痛之余發現了更堅強的勇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