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rodriguez于1998年3月6日第一次登上南非舞臺,眼眶中微含熱淚,因為他說了一句開場白:thank you for keeping me alive,這句話道出了音樂人和樂迷之間所謂的牽絆,幾十年的牽絆。
這部紀錄片經過精心設計,有一點點懸疑片的手法,rodriguez本身也確實有很強烈的戲劇性,在美國是zero,在南非是hero。但像他這樣的音樂人,像發生在他身上的這出戲劇,在音樂圈那就是一把沙,若學柴靜蹲下來觀察沙粒,我們根本沒有那么多情感和淚水去揮霍。
就拿片頭現身的dennis coffey來說,論戲劇性論反差度,他弱于rodriguez,但其遭遇與rodriguez如出一轍。在funk樂迷心中,或者稍擴大一圈,在groove樂迷心中,dennis coffey是牛逼閃閃的吉他手,其知名度不遜色于jimi,public enemy當年出道單曲【you're gonna get yours】中虎虎生威的guitar riff便采樣自dennis coffey的名作【getting it on】。70年代之后,dennis coffey從音樂圈抽身而出,說難聽點,也是被這個行業拋棄,后來他一直在底特律的福克斯汽車廠打工為生

往常看到這樣的電影肯定會第一時間感嘆羅不可思議的故事,感嘆一個用音樂溫暖人心的藝術大師與眾不同的生活。但今天看到結尾,穿插著一首《你的苦惱》,于是反復沉吟歌詞中,他告訴你揭示你但一點都不難接受,他的從容也讓你從容,他接受生活,接受不愉快,接受音樂才華的結束也接受回味式的分享,就算和多年來從未蒙面的無數激動不已的粉絲見面,也依然沒有顯露灼人的星光。天知道那個時代的南非人們是有多感激這位身世迷奇的大師,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就算后來這么意外的知道了自己作品的影響,有那么多人為他而驚嘆, 甚至將他捧至貓王之上,也并未讓他的生活從此萬象更新,他還是一樣,樂意分享過去的自己,也樂意回到自己現在的生活。于是比起音樂才華更讓人感動的是他的樸實與從容。他只是踩著生活的節拍在釋放自己,用音樂或者雙手,他都樂于感受。 想想卻發現,其實這樣性格的人身邊也有。
所以,我是想起我爺爺了,才會有這么多想寫的。回想起爺爺的時候會發現他讓人心酸的善良,他對待我們時的慈愛和羅是那么相似。羅曾經寫出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音樂

“尋找小糖人”You have a choice, and this has been my choice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