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05:17
首映:2001-01-08(中國大陸)
年代:2001
時長:45分鐘
集數:40集
連載:40全集大結局
評分:8.4
觀看數:27299
熱播指數:1969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鐵齒銅牙紀曉嵐”鐵三角,最贊嘆的還是王剛老師
小時候家里窮,沒有電視,在別人家蹭電視看,那時候看了好多張國立王剛張鐵林三人的電視劇。那是就覺得很好笑,臺詞也好多聽不太懂,但就覺得很好笑。特別是看著紀曉嵐整和珅的時候,那時候覺得和珅真是蠢,每次都是阿忠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感覺,很開心。看不得和珅得志,就像看西游記看不得唐僧啰啰嗦嗦不懂孫悟空一樣,還有心中的大圣打不過妖怪一樣,心里那個憋屈。
后來上高中過年時北京臺又在放這部劇第四部,覺得真是好搞笑,而且很有水平。直到最近又在看第一部,真覺得是神作,編劇之水平和用心。這些年也讀了寫書,明白了一些道理和史實。知道歷史上的和大人不是王剛那樣矮矮胖胖的,而是少有的美男子,紀曉嵐也不是那樣和和大人一樣的年紀風度翩翩,而是大和大人幾十歲有著大肚便便的猥瑣形象。劇中的事件和歷史大多不符,但是我是覺得這是一部好劇,臺詞之精湛,故事之精彩,選角之準確,構成了這一部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良劇。
劇中最出彩的莫不是王剛老師的和大人,和大人扮演著丑角的身份,卻不失風雅和機智
從今以后,中國再沒有人能寫出這么出色的東西了。
這部劇的最關鍵之處在于編劇班底查閱的資料非常詳盡,幾乎將所涉及的案件史料全都搜羅起來加以整理,單憑這種敬業的精神就讓現在的人望而卻步。再有,我認為編劇分為三個檔次,最次的編劇重情節,其次的編劇重人物,最好的編劇才有精力修臺詞。臺詞是劇本中最直接被觀眾接受,同時也是最吃功夫的,現在的古裝戲或網絡劇,雖然說話用得都是之乎者也的詞語,但是明眼人一聽就知道編劇的功夫不到家。這部劇的臺詞引經據典排比工整,真是古裝劇中的典范。另外本劇的人物設計也很豐滿,貪得無厭但卻為了兒子不惜一切的和珅,執法如山,異常嚴厲但是又為生母,為愛人肝腸寸斷的皇上,這些人物反倒讓主角變成了整部劇中最平淡無趣的人物之一了。還有就是本劇的情節設計堪比美劇,只不過編劇沒有使用美劇所常用的表現格式,如果能夠借鑒吸收美劇格式的話,這部劇不會差于冰與火之歌、行尸走肉這種一線美劇的。
其實史料是每個編劇都要去查的,而且隨著中國電視劇的不斷發展,能查的能寫的新鮮史料已經不多了
Do anyone know where to watch 鐵齒銅牙紀曉嵐 in cantonese? thank you
遇事莫急,急則亂矣。
他呀,從出京城過腦子就沒清醒過,別人說是大他是大才子,我覺得是菜fan子。
壓軸是給服藥。和珅是倒數第2步。
西湖雅座。
倦鳥歸巢了嗎?
只有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彈幕:各取所需。
先給自己匯點款。引體向上。
鶴頂hong 成丹頂鶴。葡萄味的旺仔小牛奶。
番茄醬抹脖子上了。
來人給紀大人鋪一層稻草,不然晚上會冷的。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和先生你別忘了,有句話叫做邪不壓正。紀先生,你也別忘了,有句話叫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前排瓜子啤酒。
印象最深刻的是紅樓夢那個故事,紀曉嵐只是以一個知己而不是因為兒女情長去救香云,但太后、皇上,和珅以及香云的變態丈夫都以為紀曉嵐是看上了香云才會不惜一切去救她。最難受的還是太后能接受紅樓夢卻不接受香云像黛玉,一定要香云三從四德,跟著她的神經病丈夫過一生,可悲的是那時候的人都是這么想的吧。只有紀曉嵐不會畏懼世人眼光,即使被世人誤解,他也要救香云。雖然最后去遲了一步,香云自殺沒救回來,但我敬佩紀曉嵐。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說的太對了
劇中的三位主角其實各有各的悲哀。皇上貴為天子,坐擁天下卻沒有一個真心的知己朋友,這也是他為什么始終不舍得殺和珅的最大原因。而和珅,權傾朝野,位極人臣,可說到底不過是皇帝的工具棋子,皇帝死后對他的安排不過三個字 “留全尸” 。再說紀曉嵐,心懷天下,聰明絕頂,可任他千般變化,使盡渾身解數卻始終無法扳倒和珅。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鐵齒銅牙紀曉嵐”鐵三角,最贊嘆的還是王剛老師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