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候在想自己是不是太過于脫離大眾口味了,當我在“燃情歲月”的評價上摁下2顆星的時候,當我一次又一次克制自己想要關掉“廊橋遺夢”的時候。看到評論中,“無法抑制的淚水”,“撕心裂肺的美”。。。我有點茫然,開始審視自己的三觀,因為我實在是看不出什么觸動靈魂或者心靈的地方。
其實覺得這個片子和燃情歲月挺像的,其實探討的是同一種東西,當自由和責任對立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什么?不同的是,燃情的二哥選擇了放逐,無奈的主婦選擇了責任。可是奇怪的是,最后大家都是嘩啦嘩啦的。。

說真的,我當初看這部電影差點惡心得我看不下去。也許會有朋友說我的這種說法太極端,可是我只想問問,如果你的親媽為了一個認識三天的男人而不愛跟她生活了三十年的你親爹了,還在你爹眼皮底下差點跟人跑了你能接受嗎?
女主的丈夫和女主當初也因為愛而結婚的,事到如今,為了和一個陌生男人幾日的溫存纏綿,之前十幾年的感情生活就全盤推翻,這難道很符合邏輯嗎?難道女主想跳車追隨情人而去時除了責任就沒有一絲一毫對往日幸福的留戀了嗎?我真想告訴她,如果你愛那個男人你就去吧,不要打著盡責任的幌子來一面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一面還要把自己標榜的多一往情深。所謂愛情,也許在女主看來應該是激情多于溫情。可是多數激情都是會轉變成溫情的。試問女主真的跟情人跑了,再過個十幾二十年激情又磨滅了她是不是還應該尋找她新的幸福去?而這就是所謂的追求自由嗎?
所以,所謂追求自由,我覺得應該在你可以爭取的時候去爭取。如果你從一開始就覺得,我生活的不幸福,我要的就是刺激浪漫,那也OK,你去追尋,這可以是一種合理的精神信仰

“我只能心靈深處守護著你我”這是弗朗西斯卡做決定時說的話
“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這是羅伯特離去時說的話
沒有糾纏不清 最后也只是在雨中相對凝視然后頭也不回地離開
只是淡淡的幾句話 各自心中便深埋了這段愛情
她回到了瑣碎繁雜的家庭主婦的生活中 那些個晚上的散步與酒吧光線漸漸在回憶里模糊
他依舊過著藝術家的生活 旅行者似的到各處拍照寫稿 只是不再有那種深刻的愛的感覺
廊橋遺夢:吉姆·海尼出演,擦掉記憶,掙扎著別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