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4 06:02
首映:2009-09-09(威尼斯電影節)
年代:2009
時長:10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0
觀看數:65572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透析》觀后感:法官境遇根源問題和改變契機,和背后傳達的人生道理
影片從頭到尾都是白描,近乎平視的鏡頭,拒絕音樂的介入,就像導演本人說的,他找了一個拍紀錄片出身的攝影師,希望展現沒有經過任何雕琢的真實。
從故事到場景,這部電影留下了多得幾乎快讓人看不明白的細節留白,每一段劇情似乎都有背后的故事,都有不一樣的詮釋。
但不知道為什么,看完電影,就覺得雖然深刻,但缺少震撼;雖然白描,卻蒙著一層虛偽的白紗。
據說,影片中的三條主線故事都真有其事,但它們交錯到一起的時候,卻顯得如此不真實。看完電影,我忍不住會想,在當今中國,真的會有一個法官需要親自去找民警掛失,而那位民警又頭也不抬、公事公辦地扔給他一張掛失單嗎?如果給一個家徒四壁的老婦10萬元買她犯死刑的兒子的腎,她和家人真的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嗎?如果真有一位身價不菲的企業家看上了一個死刑犯的腎臟,那死刑犯還能像影片里那樣在最后關頭逃脫死刑的槍口嗎?
雖然這些不真實里多少能感受到導演的無奈,但還是希望中國電影能出現一些更有力量的作品,而不僅僅是躲在鏡頭后面的安全地帶里做一個旁觀者
故事開頭:
1、法官女兒死于盜竊車輛交通事故
2、法官主審偷車犯,偷車犯在當時的法規則下該判死刑
故事結尾:
1、新法規頒布,在新舊法規都有道理的邊界地帶,在死刑場上,法官制止了死刑,他遭到了阻力和質疑,但最終改按新法,救人一命
2、夫妻關系好轉,妻子得知還能生育
這個片子大的方面可以探討的有很多,但我感觸最大的是法官的轉變
在以前,或許因為他是一個執法者,他鐵面無私,甚至有些古板,原則有余而人情不足
社會關系上:他拒絕過某警官提出的幫忙請求,致使該警官懷恨在心,落井下石
透析什么?
第一層是治療腎病,但到最后我們也不知道李總的腎病好了沒有。
第二層是透析理性。院長憤憤嘶吼一句,你業務都做到哪里去了,英文字幕里赫赫然“professionality”,但在此之前沒人能否認:倪大紅上是片子里最有professionality的。這貨是什么,現代社會里,職業化的傾向越來越重,隨之而來的必然慢慢要抹去人情,最大化理性。守死法律,不得變通。一變通,法官就是在依照非法律的觀念行事,而從來沒有人賦予了他這樣的權力。
法律當然是這樣的怪物,別說人情了,人命也不能改變它。但最后,倪大紅叫停了槍,實際他不需要這么做,槍斃秦武不存在任何問題。但他還是叫停了,為什么。
他也是個人,看著另一個人死得有點懸,害怕了。理性有時不像人的屬性,太冷漠。
太少人真正嗜血,人們都是為了殺戮之外的事情殺戮。但他還是以理性為名,講求完美的程序正當。
若秦武最終死,一部分人終究要怪上法律。那些死在上一法律與下一法律之間的人到底是為何而死?為什么瞬間之隔,時針不過走過了普普通通的一秒鐘,當當當十月一號了
黑眼圈第九觀影日,迎來本屆第一部國語影片,中國導演劉杰作品《透析》。
之前沒看過這部片子的任何介紹,但是第一個鏡頭演完,我就覺得這片子有戲。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個片子他玩兒真的。
影片第一個場景用的筆錄是真的筆錄紙,(雖然導演也皮了一下,電話號碼區號換了,那個區號是衡水的號,而涿州是保定地區的,在領導批示那一欄批同意的是劉杰自己的簽名)用真的紙和道具自己打印出來的還是不一樣的,現在很多職業劇為什么不好看就是因為很多拍攝者沒有具體職業生活,也不體驗
劉杰這部獲獎社會題材的作品,不是沒有道理的。果真是部好片子
雖然全篇沒有配樂,只有近乎沉悶的鏡頭,卻呈現了一個情與法這樣最為現實卻也最為殘酷的話題
全片因為沒有配樂的原因,給人感覺特別壓抑,但卻把社會現實凸顯特別明朗
及時是現在,也依然如此
但的確是部值得去看的老片子
一定要去看看,另外兩部社會題材電影也要去刷刷
不知道編劇有沒有被改筆,但是我覺得細節,每一次的轉折,細節非常的強,高群書的他死了便有了法律可依據,簽字可以母親簽一張,第二張不簽沒關系、可以換人簽,而且還能給你看.我明天就去辦狗證,我是法院的.法院的,法院的你也不能知法犯法!每一次臺詞都很扎入人心!厲害,厲害.
彼此之間相互輪換
責任誰來承擔
《透析》觀后感:法官境遇根源問題和改變契機,和背后傳達的人生道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