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來枕上愁何狀,
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總難明,
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盡,
剩有離人影。
一鉤殘月向西流,
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這首頗具婉約風格的詞,出自毛澤東之手,是他早年寫給楊開慧的,流露出偉人性格中深情、溫存的另一面。在電視劇《百煉成鋼》中,這首詞被幾度提起,甚至楊開慧烈士(趙櫻子飾)就義前,也在吟詠著它。
乍一看,生死關頭,如此兒女情長,是否有些突兀?這符合歷史真實嗎?
仔細推敲,卻又別有滋味:如果不是深愛著這個世界,不是渴望更美好的生活
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一批制作精良的影視作品相繼與廣大觀眾見面。
《百煉成鋼》之所以讓我期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這部劇講述了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到改革開放到脫貧攻堅,是一部跨越100年,涵蓋了中國共產黨重要歷史階段的電視劇。在過往的影視作品里,很少能有時間跨度如此長、細節如此細膩豐富且全面展現黨史的作品出現。
然而這種時間跨度過長的歷史劇拍攝起來是一項頗具挑戰的任務,它的難度在于:
⒈時間跨度大,劇情不容易連貫,節奏緩慢。
⒉涉及的歷史事件過多,劇情結構容易松散

我小的時候就經常聽爸媽說他們那個時代,也就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生活種種。那個時候聽著他們說什么糧票飯票、工廠大院生活之類的,都覺得很遙遠。最近跟爸媽一起在追這部《百煉成鋼》,看到華鋼廠的這一段,爸媽顯得格外有感觸。按他們的說法“我們那個時候的工廠生活,就是這樣的~”
不看不知道,原來改革初期雖然沒有什么外來敵人的直接侵襲,但是我們自己國家的內憂已經足夠讓人頭疼。生產力對于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在那個年代的中國,生產力的提升也是最難的一步

《百煉成鋼》,他們的青春曾這樣怒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