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粗看上去,好象和《亞瑟王》有太多的共通點,既然我都對《亞瑟王》正了名,那對于奧利弗斯通的作品,不說上幾句,在情在理都講不過去。
對于亞歷山大以及希臘神話的了解,大多還只是停留在人名和簡單的故事上,但即使是在這樣的認知背景下,很多朋友還認為霍普金斯飾演的托勒密的串聯詞和幕后解說,是太過羅嗦的,這一點就讓人無法理解。
奧利弗斯通向來給人一種懷疑論者的形象,在《刺》中好象達到了一個高峰,其細膩與詳實,可與DISCOVERY的記錄片相媲美。所以,剛看到《亞》的介紹時,我想很多人還是認為該片會是懷疑風格的延續,就如DISCOVERY中對于歷史謎題的科學探究一樣,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但電影出來之后,歷史懷疑(陰謀)論者肯定失望了,影片并沒有對有爭議的細節進行探究,并做出解釋,而托勒密角色的設置,在某種程度上是用來輕巧的避開爭議點。我先假設一下,如果本片要延續《刺》的風格,就只有這樣拍,也是兩個時空,一個是現在,一幫歷史學家發現種種種證據,來解釋亞歷山大的婚姻與死亡等問題

有些戲和影片是需要一定基礎才能看得懂的,新鮮出爐的跟風是跟了,卻未必能明白當中的內涵反而是一種浪費,比如哈利波特,比如Alexander,對于零基礎的人而言,不建議看。
看完《波斯少年》后的情緒還未穩定,由于迷上了Hephaistion,于是狂下了幾天把Alexander下到來,第一次就看了三個晚上才看完,發現自己純粹在找虐,眼淚一塌糊涂。精神極其低落中還覺得自己看得太快,又把書和電影都仔細認真地又看了第二遍,還順便惡補了希臘神話的一些故事,Achilles,Patroclus,Heracles,Dionysus....
Alexander & Hephaistion之間的關系人所共知,我沒興趣跟某些人那樣去糾纏他們是不是同性戀,這不影響Alexander永遠是歷史的偉人,戀人也好摯友也好,無可辯駁的是他們之間的確是生死之交,心心相印的靈魂之愛,就如Achilles & Patroclus,如果有人非要說愛人之愛與摯友之愛不一樣那請便,反正兩個男人之間愛到這個程度,要共娶兩姐妹使兩家結為表親來通過所生的孩子使血脈相連(“夢想的子嗣”),“然后我們一起老去

《亞歷山大大帝》愛上了“巴高斯”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