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電影去看之前,也想過看不下去的話就中場走人,但結果一路看下來,邊看邊想,竟然完全沒有厭膩。在每一個無劇情的間隙想生活的細節,形成跟銀幕之間的一種清醒的對話。蔡明亮自己也講,他希望觀眾有“看電影”的自覺,不被電影操控。我覺得“對話”的發生,一是觀者自己經歷的要求,一是影院氛圍(電腦屏幕讓畫面細節不可解讀)
這本片子講一個父親和兩個孩子的底層“生存”,已經被剝奪“生活”尊嚴,降格為“生存”狀態,沒有娛樂,也少有社會交往。所以他的電影里關注的多是吃喝拉撒,用慢鏡頭表現,因為底層人根本就沒有,也不需要時間觀念。
“生存”白描
吃。電影里反復表現人的飲食,從開篇兩兄妹在超市“試吃”,到尚有尊嚴的父子三人一起吃盒飯(父子溫情-平穩),到李康生一個人蹲草地啃雞腿(欲不可得-迷亂),到瘋啃高麗菜的狂亂憤懣跟懊悔(生存感嘆-奔潰),到最后楊貴梅(?)給康生和孩子吃蘋果(情感回歸-平穩)。整個“吃”已經布好片子的底線,可以看出整體的架構。
喝。鏡頭不多,但都傳神。一是康生在空房子里喝酒抽煙

《郊游》教科級!在蔡明亮之後的蔡明亮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