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2 16:28
首映:2014-02-22(日本)
年代:2014
時長:102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7.5
觀看數:19945
熱播指數:8
來源網:三年影視
極品!喬瓦尼之島:此方與彼方
一直覺得非常可惜,作為二戰最大的戰爭受害國之一,我們熒幕上關于那場戰爭的兒童主角形象只剩下了足智多謀到不可思議的雨來和張嘎之類,仿佛我們那場戰爭只是我們先天既勇敢又聰穎的孩子們的訓練場,只見他們穿梭于無形之間給敵人致命打擊。
當然,也有《五月八月》這樣兒童視角反映南京浩劫的片子,太凄慘,太凜冽,讓人看過不愿再看。
可是,本是戰爭肇始者的日本卻總能在熒幕上用江南水墨畫一樣的輕柔筆觸把自己描繪成最大的受害者。除卻政治因素不談,不得不說技法實在高超,尤其是多年以前那部以兒童為主角的《螢火蟲之墓》,博取無數國內觀眾的眼淚,還總能讓人欲罷不能地翻出來溫故。
我特別不喜歡價值觀極度曖昧的《螢火蟲之墓》。
它煽情得毫無克制,與其說是反戰,不如說是反戰敗。讓人看過之后痛批戰爭的殘酷和非人道卻會一時忘了戰爭究竟因何而起和誰是誰非。所以,在觀看《喬瓦尼之島》之前,我也是帶著這樣先入為主的偏見的。
可是,我覺得它沒有那么反感。
片子很好看,不多說,自己看完百度了一下歷史知識,如下:戰國末,日本開發北海道。18世紀起,日本及俄羅斯先后在此進行開發,1855年,兩國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約定得撫島以南的南千島群島歸日本所有,日本先后在南千島群島設置行政區劃。直到1945年蘇聯在二次大戰結束前發動八月風暴軍事行動,占領南千島群島。 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 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當中,美英承諾蘇聯在戰后得以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全部主權,并簽訂雅爾塔協定。在日本投降后,蘇聯即依據雅爾塔協定宣布擁有該地主權。在1951年簽訂的舊金山和約第二章“領土”中,約定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和庫頁島自1905年樸茨茅斯和約后取得領土之所有權利與請求權。條文中并沒有約定千島群島的范圍,但在簽約當時,日本國會所通過的放棄范圍包括國后島和擇捉島。然而蘇聯當時并沒有簽署這份和約。 直到1956年,蘇聯和日本兩國簽署蘇日共同宣言,但由于當時兩國對南千島群島的主權問題無法達成共識,日本國會在1956年2月也取消放棄國后島和擇捉島的決議
電影的主題是什么?個人覺得,不是愛情,也不是親情,而是一句話:“戰爭已經結束了”,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悲劇是什么造成的?是那套戰爭時代的思維,是對身邊人的懷疑,是對敵人的恐懼。戰爭已經結束了,曾經的敵人,不是傳言中的惡棍,而是一群能跟鄰居一起跳舞的普通人,傳言中兇惡獄卒,也不過是一群會給小孩子零食的普通人。
戰爭,讓人患得患失,民族主義,讓人保守排外,戰爭的宣傳,讓人恐懼害怕。戰爭讓人的生活中只剩戰爭,思想中只有敵對。然而事實呢?敵人也是人,他們也有感情,也有生活
極品!喬瓦尼之島:此方與彼方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