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7 18:23
首映:2015-10-08(德國)
年代:2015
時長:116分鐘
語言:德語
評分:7.9
觀看數:53766
熱播指數:546
來源網:三年影院
【希特勒回來了】“德國,在我的印象中充滿了矛盾”
很有意思的黑色喜劇。
男主是一個30多歲還和媽媽住在一起的電視臺小記者,工作上被上司無視,沒有女友,連和前臺小姐姐講兩句情話的勇氣都沒有,可以說是一事無成。突然有一天,阿道夫·希特勒出現在他的生活中,改變了他的一切:希特勒在被難民問題、經濟衰退、社會老齡化加劇等問題籠罩的今日德國大受歡迎,電視節目邀約絡繹不絕,熱情的人民甚至開始行納粹禮;小記者也因為發掘了這樣一位超級明星而在電視臺里揚眉吐氣,和前臺小姐姐順利滾了床單,并打算用希特勒自己寫的《2014德國游記》拍電影
非常有趣腦洞大開的政治諷刺喜劇,我敬佩德國人敢于自我反省的勇氣,有一句話說得極對,妖魔化也是一種逃避,一味的否定反而暴露了心里的恐懼。這個管他真的假的希特勒有一句精準點題:你永遠擺脫不了我,因為我就是你們的一部分。存在即合理,他的產生,存在和發展肯定是有道理的,文明和理智的體現應該是客觀反思。
1影片完全是對當下德國國家狀況的赤裸裸的諷刺,諸如民主、移民等社會問題不再是政客手中把玩的議題,而值得所有當代人進行反思。
2人民對政治漠不關心,甚至采取戲謔的態度,元首的公然再現絲毫沒有引起眾人的驚恐,反猶主義、軍國主義似乎已然被淡忘,任何娛樂報道都缺乏基本的政治底線,一個政治讓位于娛樂乃至為娛樂服務的時代令人感到痛心。
3元首對國民進行政治煽動的再度成功是否意味著理性具有再度破產的可能性?被隱忍、克制的極端情緒依舊會為個人魅力、宣傳手段所重燃,看似荒謬的元首“重生”其實質不過就是當今納粹政治的重新抬頭。元首在片尾的發聲意味深長,“我們從來沒有強迫人民,是人民選擇了我們,現在該是他們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的時候了。”罪孽顯然不能以代表的方式進行清算,反猶機器的出現應當訴諸人性本身。以此看來,凡爾賽會議倒成了罪魁禍首......
[img=1:C][/img]
之前看過一句話,希特勒對不起世界,對得起德國。當時對此嗤之以鼻。后來逐漸認同這種觀點,原因如下。
如果對歷史稍微了解的話,會知道希特勒的成功是泛濫的民意成就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時的德國經濟因為一戰失敗,美國乘機收割羊毛跌倒了最低。希特勒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步一步利用民意走到了權力的中心。后來導致了二戰的慘劇。
不想說太多,民意本身就是惡魔,會導致極端的事情發生,很多極左或者極右的人都是在特殊的時代出現的,毛,川普,希特勒。功則上天,敗則入地。死的都是屁民。功過然后后人在來評說。于是再到那么個苦難的年代,不管是要消耗生產力還是消耗多余的人口,戰爭總是不二之選。導致戰爭的總是屁民。
屁民啊,趕快階級斗爭吧。
偉大的馬爾薩斯主義。
[img=1:C][/img]
說實話,很不喜歡很多人非要給電影扣上種族主義,民族文化,政治分裂的帽子,不就看個電影嗎?難道不知道藝術來源于現實而高于現實嗎?《希特勒回來了》一部現代黑色幽默喜劇電影,不談政治,只談電影!
開篇低角度俯瞰整個城市的畫面堪稱經典,五彩斑斕的景色,縱橫交錯的道路,飄忽而過的白云,忽明忽暗的光線,不僅交代了整個影片的大背景,也為影片增加了幾分神秘色彩。
獨特的第一視角,影片中多次出現的第一視角,不同的是每一次的出現似乎都蘊含著不同的意義。元首誕生的第一視角,透過元首的眼睛看到了外面五顏六色的世界,看不到硝煙,聽不到炮火,只有一只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跌跌撞撞地爬起來,同時伴隨著鏡頭輕微的晃動,給觀眾極強的視覺代入感,此時的元首處于極度緊張,惶恐之中,通過細微而極致的鏡頭語言來反應人物的內心世界。
另一次第一視角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以一只小狗的視線為主,拍攝元首在農場的表現,也正是這一部短片引發了廣大愛狗人士的激烈反對,摧毀了元首的崛起之路。此時的第一視角和之前的有所不同
【希特勒回來了】“德國,在我的印象中充滿了矛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