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17:54
首映:2014-09-11(多倫多電影節) / 2015-03-13(美國)
年代:2014
時長:99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6
觀看數:50562
熱播指數:108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出品精良的奇幻片 鞋匠人生 The Cobbler
[鞋匠人生]
其實很久以前看過這部電影,有個印象,可是也過了太久,情節都忘的差不多了,于是又重新看這部劇,也算是蠻新奇的。
父親因為他們那一群人的任務,在馬克斯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馬克斯守著父親留下的鞋店,守著他的母親,就這樣活著。可是有一天因為縫紉機燒壞了,沒法再用,想起了父親放在雜貨堆里的那臺老式縫紉機,卻意外發現了一個秘密,穿上用這臺縫紉機做的鞋,就會去體驗這個鞋的主人的經歷,這對于他來說,很驚喜,也很意外,開始了一段特別有趣的時光。或許也正是如此
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有著這樣的情節,開始,高潮,低谷,美好
仿佛暗示著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都需要經歷磨難。
但反過來看,其實他們是在說,倘若一開始你就努力爭取,一切便會如夢如幻。
他穿上了別人的鞋子,變成了別人,逃離了自己的人
人總會在自己痛楚的時候,想盡辦法的去祛除它,即便逃離一切也在所不惜
但這個時候,往往才只是進入中場。
現實是悲劇的下半場,電影是教人重新站起來的那條路。
期待進去看到一個不斷跳躍的人物,人與人之間不同,性別之間不同,關系之間不同所造成的各種有趣的故事
桑德勒的喜劇我看過不少,作為好萊塢類型片的代表性演員,只要在主演里看到他的名字,就基本上判斷出了大致的劇情內容:喜劇,家庭,結尾總是皆大歡喜。
看過許多電影后,發現桑德勒的喜劇里,親情往往是故事的線索,這一部《鞋匠人生》也不例外。用祖傳的縫紉機修補過鞋子后,穿上鞋子就能變成鞋的主人。這個奇幻色彩濃厚的設定還是讓人頗感新鮮。但整體卻流于老套與平庸。看到有的地方,明明感覺有點好笑,卻又笑不出來,于是感覺沒什么好笑,最后,就只好苦笑。
電影里男主穿上鞋后,外形完全成為了另一個人,而觀眾識別的方法就是看服裝——尤其是男主角鮮明的紅色圍巾。在這里,紅圍巾成為了一種自我還存在的象征符號。現實中的我們,總是出于各種原因把自己偽裝成各種各樣的人。這樣一看,電影穿鞋子即變身的安排便有了耐人尋味的意蘊。或許,一雙鞋不會讓你變成誰,但是卻可以讓你覺得你可以是誰。
而在用別人的身份卷入了一系列麻煩后,男主角變得越來越偏執,每當我們艷羨他人的生活時,我們卻遠未了解背后的隱憂與煩惱;穿別人的鞋可以
整部電影最感動是”夫妻“重逢的時候,暫時這里我都覺得這部電影還不錯,創意也不錯。。。
但是電影繼續,我忽然覺得理發店大叔會是男主父親,而且我還真猜對了
電影情節就瞬間變味啊
男主父親走了那么多年,母親一直在等,作為老公天天就讓自己孩子給他母親帶梨子?!
而且最后男主父親竟然還是個有錢人!!!!
擦!寧愿自己默默有錢都不要見一直等待自己的妻子?這就是手藝人的本質?!!!
兒子知道真相后還很開心,一副屌絲變有錢人,灰姑娘變公主的樣子。。。真心替他媽媽感到不值啊。。。等了一個人真么多年,看到兒子假裝的父親時候那么美麗又開心的樣子,這部電影到底是個什么價值觀???
還有啊,殺人梗就這樣木有了,最后車禍梗也一點都沒交代,這難道又是一個父親是李剛的故事??
有一種傳統美德叫做“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已實屬不易,更不用說直接變成那個人,童話般的故事始終是美好的,好人有好報的道理也被傳誦至今,我們喜歡換位思考,理性的分析問題,因為我們在現實中的缺少,所以要到電影里去找補,天然呆的亞當桑德勒繼續扮演這類“傻人有傻福”的宅男角色,帶我們領略一段奇幻之旅。
本片仍舊是一貫的老派喜劇套路,沒錯,玩的都是套路,不過是把“灰姑娘”水晶鞋的創意嫁接到此,讓一個平凡的鞋匠穿上客人的鞋子變成他,去經歷不同人的生活,去豪華酒店吃霸王餐,換雙鞋換個臉,你奈我何,變成帥哥去酒吧撩妹,變成超模男友占人便宜,遇到危險還能變成僵尸死里逃生,基本上都是分分鐘能猜到的喜劇路數。本來換鞋換臉的創意可以腦洞大開,但本片不知礙于什么,拍的循規蹈矩,有些刻板,可以驚喜的地方也故意變的俗套。
史蒂夫布希密和達斯汀霍夫曼兩位老戲骨繼續他們最近一段時間的“打醬油”工作,不痛不癢,不帶走一片云彩的“打卡下班”式演出,但原本卡司如此強大的班底不該如成片效果這般不堪
出品精良的奇幻片 鞋匠人生 The Cobbler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