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0 06:01
首映:1977-01-28
年代:1977
時長:133分鐘
語言:英語,俄語,法語,德
評分:7.9
觀看數:43239
熱播指數:324
來源網:三年網
鐵十字勛章:蘇聯無名小兵
本來想搜索德盟網的實物商品鐵十字勛章,意外搜索到了這部電影,就下來看看,不得不說真是一個小驚喜,看完后思考良久。
拋開意識形態斗爭來說,戰爭,無論勝敗,對交戰國的老百姓和基層士兵都是災難性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時每刻都應該珍惜,然而,戰爭卻無情的摧毀了他們,同時,又把人性中最光明和黑暗的一面極力放大,使他們徹底淪為戰爭的犧牲品。主人公斯坦納是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兵,作戰勇猛的同時不失智慧,獲得戰友和上級的交口稱贊,然而他卻早已看透了一切,厭惡戰爭卻又不得不主動回來參加戰爭,為的只是和他的戰友在一起,盡自己最大努力去保護他們,因為他不想再失去他們之中的任何人,他知道,他屬于這場可惡的戰爭。另一位主角德軍上尉史特蘭斯基是一個所謂的德國貴族軍人,夸夸其談,毫無實戰經驗,來到前線的唯一原因就是獲得一枚象征榮譽的鐵十字勛章,在斯坦納拒絕作為他的推薦人之后對其恨之入骨,欲借蘇聯人的手殺掉斯坦納和他的排,來個借刀殺人!然而最后,陰謀敗露,憤怒的斯坦納強迫他加入戰斗
我心目中的神作,很老的電影了,戰爭場面并不嚴謹,拿個刀捅人都不見血那種。不過,思想的表達永遠是先于現實性的。1943年了,除了在中國的日軍,其他軸心國部隊的日子都不好過。個人的英勇和所謂精神以及戰斗技巧在無邊無際的叢林里什么卵用都沒有。而即使敗象已現,所謂榮譽和勛章以及這些背后的認同感永遠是有人追求的。
當局勢無法挽回,國防軍首先失去的是斗志,黨衛軍失去的則是信念。但是投降也很慘,只能繼續抵抗,日復一日殺人然后等著被殺。沒打過仗的軍人和我都很難理解那種感覺
這部影片的立意是從戰勝者的角度來考慮的。軍人是為了對手而存在的,軍人生來就是為了戰斗的,當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要勇敢地沖上去,成為祖國的鐵拳,打倒一切敢于阻擋前進道路的敵人!他必須視榮譽為生命,他必須追求榮譽,捍衛榮譽,為了榮譽,他要敢于戰勝一切敵人。這就是軍人,一名合格的軍人。
影片中那位有厭戰情節的老兵不是一名合格的軍人,那位貴族出身的軍官追求榮譽也沒有錯。作者的描寫是從一個文人——或者更有可能是從戰勝者的角度來考慮事情的,他沒有考慮到歷史上納粹德國軍人那種英勇作戰、追求榮譽的精神——也可能是故意忽略了這種精神,其目的也許是在貶低德國軍人在二戰中的表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于納粹德國軍人,鐵十字勛章無疑意味著至高的榮譽。阿道夫.希特勒在公開場合露面時,他胸前佩戴的鐵十字提醒著德國民眾和世界元首不僅是德意志戰斗英雄的代表,這枚勛章本身就意味著第三帝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勃勃野心。鐵十字勛章毫無疑問是普魯士貴族、軍官以及德國士兵夢寐以求的巨大殊榮。
影片圍繞一個極度厭戰的老兵和一個渴望榮譽的貴族軍官展開。1943年,蘇聯戰場上,德國上尉斯特蘭斯基剛剛晉升為中隊指揮官。他想獲得德軍最高榮譽“鐵十字勛章”
可以說,是在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下看到這部電影。
電影中所表現出的軍人之間的友誼以及很多戰爭中的細節另人難忘。
下面是我印象最深的幾個:
1、斯坦納臉上永遠帶著的一縷漫不經心的微笑。讓人感覺非常“放心”,我是指如果作為他的戰友。
2、斯坦納喜歡使用蘇聯的沖鋒槍,是那種帶盤式子彈夾的。讓我感到吃驚。我想,這應該是導演著意表現的。另我想起以前聽說過越戰中美軍喜歡使用卡拉什尼克夫沖鋒槍的傳說。看來蘇聯槍的性能不是蓋的。
3、過橋時,“納粹黨員”順手摘了一朵花插在衣兜里。這個細節使我想了很多。這個角色無疑是影片所鄙夷的。但,他也是個人。應該記住,惡魔在決大多數情況下也是會表現出另一面的。但并不改變其惡魔的本性。
4、影片結束時,斯坦納原諒了軍官的舉動,帶領他一起戰斗,他一邊射擊,一邊嘲笑軍官的笨拙。簡直“酷”極了。使我看到了戰爭迷人的一面。
總之,十分喜歡這部電影,并強烈推薦大家觀看。當然,是有機會。
笨口拙舌的大兵安撫激憤的戰友,只能送上長長的熱吻:
槍林彈雨中救助傷員,醫院縱有美酒佳人也心系袍澤。
血火戰場、地獄的入口處,佩金帕對男人情誼的刻畫一如《日落黃沙》(1969),簡單、粗暴,直抵人心。
蘇德東線戰場人稱絞肉機,常人避之唯恐不及,一名自愿來到東線的納粹黨狂熱分子,毆打、凌辱蘇軍女俘,被咬得血肉模糊,遭戰友唾棄,死無葬身之地。
就是這樣的可憐蟲,在間不容發的前線也會摘下路邊的野花:
編導塑造任何人物,都沒有忘記他是一具血肉之軀,對美好的事物有著本能的眷戀。
鐵十字勛章:蘇聯無名小兵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