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讀了《生活秀》原著,才找電影來看的,但兩者其實并無關系,除非你認為角色的名字相同,背景相似,就可以叫作有所關系。
池莉的原著是精巧而鋒銳的,多個線索和情節,讓一個在生活中浸泡,自我生長、自我教育、自我判斷的女子,活生生、響當當地站在讀者面前,每一個細節都不可或缺,但每一個細節又都組成著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而電影則選擇了“改編”,甚至不算改編,因為電影和小說之間完全不同的精神氣質,讓這兩者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電影改變了久久吸毒的前因后果,尤其是將“香蕉藏毒”這個事件省略掉了,而且還變更了阿妹的前因后果,讓這個人物沒了生活的殘酷真實感,反而多了些文藝氣息。事實上不是的,小說里赤裸裸地描寫了一種生活的交易。池莉在小說里寫的很清楚,每個人的出身無法選擇,而每個人怎樣活法,都并不是你完全可以選擇的,她勸說小妹嫁給那個“花癡”的時候,用的就是這個殘酷的例子,你的下一代可以站在你的肩膀上,去過你想過的生活,而你要想獲得這樣的生活,則必須做出交換。這就是生活。
讀者在讀到這里的時候

生活秀:幽微的人性探索與光芒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