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讀書那會兒,有一陣號稱“爭鳴小說”的書還是很出盡風頭,比如“三寸金蓮”,比如“神鞭”等等,在我看來,那些書,應該也就是蘇童“妻妾成群”的前身,至于說那些書好看不好看呢,文學價值高不高,當時太小,看了也沒怎么當會真,就覺得很腐敗的,我對這些書的印象其實多半是不太好的,比如神鞭,講的就是一個人頭上的辮子可以殺洋鬼子,打洋槍。雖然不要和野史太過計較,不過當時受得教育就是革命就是要剪辮子,怎么還能覺得這樣的腐朽的舊社會的東西能打敗洋鬼子呢?打敗洋鬼子的正途應該是搞好科學,可不是搞些邪魔歪道。
爭鳴之所以變成爭鳴,我是想,改革開放之后,小說的自由度也變高了,這些小說其實大概也表達一部分文人的寫作意圖:小說并不一定要符合政治要求,小說要追求好看,小說不一定要表情達意。
現在我也說不清小說要怎么樣寫,我覺得無所謂要怎么樣寫,我只管看我喜歡看的,當然現在的我也不會想革命一定是要剪辮子,事實上革命這話太復雜了,但對于那樣的爭鳴小說倒覺得用現代的形容詞來看,不過就是“YY”小說

【八旗子弟】令人心動的古裝片 一片冰心在玉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