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0 09:42
首映:1981-10-08(紐約電影節) / 1981-10-11(美國)
年代:1981
時長:110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4
觀看數:48103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與安德烈晚餐”自己的記錄(2)
《與安德烈晚餐》是一部特別的影片,原因在于整部電影兩個小時,幾乎都是兩個男人在桌面上的聊天。大概是之前早有耳聞的緣故,看的過程并不覺得悶。兩個小時,中途只看了一次表,后半程竟還有點小高潮,令人喜出望外。然而究竟兩人聊了些什么,竟可以令人不覺得困呢?
伯格曼、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圣埃克蘇佩里、安德里布列東、神秘主義、工具理性的惡……僅僅這些名詞,便足以讓人感到困頓了。是的,這正是兩個人花大力氣談論的東西。原以為制片人肯投拍這樣一部純對白電影,也許是要做一場大型的脫口秀表演
前半部分說故事,后半部分辯道理,粗略地看似乎言之無物,可實際上,談話中很多點,一句話或一個詞,都能給人極大的啟發,浮于表面或直達內心,在于個人體驗,這是馬勒的微言大義。
自己做的中字,算是用心了
http://shooter.cn/xml/sub/233/233877.xml
我們先看一下維基百科對這部電影創作緣由的闡述
創作這部電影的緣由正是劇作家Andre Gregory想做一部自傳作品,朋友Wally提出采用兩個人對話的形式,雙方共同決定將其以電影而不是戲劇形式將其完成(隨后法國大導演 [Louis Malle] 打來電話說無論如何都要參與制作這部電影,也就成為這部電影的導演)。
值得一提的是劇本中提到的波蘭導演[Jerzy Grotowski]、蘇格蘭的Findhorn都是真實的,大家可以去findhorn的官網 [https://www.findhorn.org/about-us/]
Wally和André的交流方式是我很向往的交流方式。跟老友見面就是想知道他們在過去的幾年都做了什么,為什么做這些事情而不是其他事情,想知道他們對人生的看法,他們的苦惱,他們的喜悅,他們喜歡什么,他們遇到了什么障礙。大多時間我是很迷失的狀態,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在做一直在做的事情,所以我特別想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歷。
Wally和André聊到的幾件事我很有感觸。
當你在失落的時候才能注意到其他人的失落,不然你看到的只是表象,好像每個人過得都很好。當我難過的時候似乎很少有人會察覺
總之先寫點感想和大綱,有空補完
一部如假包換的話癆篇。
不出意外,我總是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毫無抵抗力;無論鏡頭再簡單再單調、環境再沉悶、人物再單面,也總能找到一個點沉溺其中,毫不厭倦。究其原因,可能是對我而言,語言的談話的多義性。
對白的初階用法,無非是介紹環境、交代情節、烘托人物形象、或者干脆無意義的閑談以確保真實性。但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承認,語言作為言說的產物,其原初性的主題必然是存在著地人。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具有人性的主體。
對應到這部影片中
“與安德烈晚餐”自己的記錄(2)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