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03:32
首映:1964-12-18
年代:1964
時長:102 分鐘
語言:意大利語
評分:8.1
觀看數:31930
來源網:三年網
意大利式結婚:你可以對它笑,也可以對它哭
明知道被嫌棄還要在一起,明知道不被認可也不換工作,明知道磕磕絆絆還是做朋友。
為啥?
因為下家還沒有出現,因為習慣了就會不想改變,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了個人的生活方向與選擇權,因為做人的要義是騎驢找馬,不要自斷后路,破釜沉舟是傻子和瘋子才會做的事——是嗎??
我以前沒有注意過,后來才發現明里暗里對伴侶/朋友心懷鄙夷才是常態——過度的了解破壞了光環,沒有了光環的人類常常會顯得丑陋懶惰不夠聰明——我冷眼看著一方自視甚高地批判對方、自認為是一段關系中的靈魂人物、是事業上更有建樹之人
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女人(妓女),被他的情夫,一個開面包店的小老板耍弄了大半輩子,人到中年時,才因為曾經為對方生了一個兒子而終于被徹底扶正。但對這個女人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幸福了。導演借此告訴他的觀眾們——“意大利就是個男權主義至上的國度”。
Vittorio De Sica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天才,他將這樣一個,原本應該讓人哀傷的故事,演繹成了一部時時刻刻充滿戲劇沖突,時時刻刻讓人坐立不安的“神經喜劇”。(當然,男女主演——“永遠都帥的一塌糊涂"的 Marcello Mastroianni和“千面女郎”Sophia Loren對此也是功不可沒的)。
女權主義影片,到處留情的富家子多米尼克,遇上了身世卑微的妓女菲洛梅娜,看似男主用錢控制了生活,而背后則是女主利用他改變了自己甚至孩子的命運,可以樂觀的認為女主一心愛男主,為其生了三個娃,圓滿結局,也可以認為女主含辛茹苦只為了三個私生子欺騙上位。索菲亞羅蘭的演技爐火純青,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的完美搭檔,把這部笑中有淚的作品演繹得活靈活現,真相不重要,感情不重要,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德?西卡作品《意大利式結婚》觀后座談會紀要
/范達明整理/
時 間: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上午10:50-11:15
地 點:杭州南山路202號恒廬美術館講堂
(恒廬藝術影吧德?西卡作品《意大利式結婚》觀后現場)
與會者:(發言序)范達明、楊越輝、潘思越、王犀靈、何吉
(觀影者:陳杏生、周曉峰、盛黎芳、蔣蘇、姬伯慶、徐柏林、張筱芳等)
主持人:范達明
記 錄:王犀靈
索非亞扮演的費魯美娜非常頑強、剛毅,是有獨特個性的
范達明:本月的德?西卡電影月到今天已放映了三部,如果說《偷自行車的人》是典型的新現實主義風格,那么從上周的《昨日、今日、明日》起,包括今天這一部與下周的《第二個月亮》,德?西卡的這三部片子,則都轉向了帶喜劇色彩的、相對溫和的現實主義了,這一轉向了的風格,被一些國外研究者稱為“玫瑰色的現實主義”;影片也開始啟用大明星——三部片子都是絕對頂級大牌的索非亞?羅蘭與馬塞洛?馬斯特洛阿尼主演
維托里奧·德·西卡與索菲婭·羅蘭合作了七部影片。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與索菲婭·羅蘭合作了十三部影片。
而維托里奧·德·西卡與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合作的四部影片的三部《昨天今天明天》和《意大利式結婚》《向日葵》都是羅蘭主演。
《昨》是好多年前看的,只是記得當時看得很開心,特別是每當羅蘭一出場就令人心潮澎湃。
今年看了《意》,感覺和《昨》差不多的人物刻畫方式,而且同樣也是分段式的敘述,《昨》是明顯分割三段,而《意》確實通過兩段回憶倒敘拓寬了展示面。
意大利民族激烈、熱情、執著同時又隨性、放縱的特質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同時影片給羅蘭提供了極其廣闊的表現空間,當然從行頭到妝面到內心表演各方面,這個“Big Mama”角色都是她完全駕輕就熟的。
2008-12-28
意大利式結婚:你可以對它笑,也可以對它哭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