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1 22:15
首映:2010-05-07
年代:2010
時長:97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7
觀看數:14073
熱播指數:18
來源網:三年影視
四頭獅子:如果光焰無非光焰,如果現實終究現實
這個顛倒的世間,無邊的寂寞,空虛日夜嚙心。。。
一朝撞見幻亮,怎不甘愿陷落,乃至雖腦已破障,但舉身心而輕赴。。。
如果人世蒼涼,裹挾著你殺死理想的同伴是否是最后的安詳居所?
如果光焰無非光焰,如果現實終究現實,你能泰然說出:“I quit!”?
也許他們瘋了?顯然和我一樣你知道他們并沒有瘋,一切都是真的,偽善的教授、精于掩蓋的條子、真武士、假丈夫,一切都是真的,一直都在身邊和心底。
這個時代的黑色幽默,你我都不脫罪責。
PS:注意四大貓之外角色的畫面語言,諷喻到底:英國佬的得意技。
有關“反恐”題材的影片看的不多,就最近而言,無論是前幾天看的《活埋》,還是剛看完的這部《四頭獅子》,都在本身的選材框架內發揮到了極致。就前者有限的演員數量和拍攝空間,和后者的略帶輕蔑的,近乎無底線的調侃與嘲諷來說,在同類型坐標體系內,恐無人可刷新兩者所創下的記錄。
不得不承認,《四頭獅子》在拍攝視角上有了新意,摒棄了人們以往思維定式中,冠以恐怖分子的血腥暴力形象,以五個低智無知的平民為主角,上演了一場洗具中的杯具。該片以喜劇為主打買點,幾個人的表演及故事的推進都圍繞搞笑開展,并試圖通過驢唇不對馬嘴話癆似的對白,和低幼弱智的表現來取悅觀眾,殊不知,正是這種挑戰觀眾忍耐力和智商的刻意迎逢故意為之的喜劇效果,恰是本片最大的敗筆。
顯然,該片的野心遠不止把觀眾逗笑那么簡單,還企圖在圣戰和價值等問題上引發思考,且在故事結束時,以幾個人的悲慘結局作為批判和發問的籌碼,博取觀眾的認可和共鳴。影片有意淡化了個體和現實的沖突,使他們不具備任何參與“恐怖”的理由,只是為了圣戰而戰
一、電影之意義
電影以嘲諷的角度來看待穆斯林圣戰事件,再兩者互為對抗的關系來看,有失一個“客觀”的水準。不身為穆斯林教徒,不會理解其中宗教的意義,在今天這個和平的世界之下伊斯蘭的圣戰代表著“不道德”“愚昧”,但是電影作為文化語境的符號,對其的讀解我認為帶有一種種族對另一種種族的偏見。愚蠢的、愛算計別人的伊斯蘭人早就帶有類型化傾向,其中巴勒斯坦的逃脫、轟炸清真寺、烏鴉羔羊爆破、穿著卡通人物衣服馬拉松賽場人肉炸彈,這一個個事件是絕對的對于一個族群的非寫實般的丑化。
二、電影之借鑒
小成本的運營、英式冷幽默,爆炸的幽默式處理帶來的戲劇張力,尤其是在處理每個人的死亡之時,這種喜劇式的死亡結局,更能讓觀眾“思考”。
很搞笑的一部片子,但是結果很殘酷。
之前95%的時間都在哈哈大笑,突然被最后那4聲爆炸炸得一愣一愣的。
這是最殘忍的事情吧。
在你歡樂的時候給你痛苦。
奧馬兒在兒子睡覺前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只禿鷲尋找到辛巴和他父親木法沙,它是壞蛋刀疤派來追殺它們的。這只又大又壞的禿鷲朝它們直撲過來。辛巴撿起了石頭,向大鳥扔去。但它用力太猛了,掄圓了胳膊扔去,石頭落在身后一英里處,擊中了木法沙,聰明、強壯的木法沙,辛巴的爸爸。石頭意外砸到它的腦袋,它死了。辛巴就得做選擇了:要么告訴朋友們真相,引起混亂;要么保守秘密,帶領大家同刀疤作斗爭。他會怎么選擇?
這個問題可以窺見英國這個在本土享受了幾百年和平的國家對待戰爭、暴力、革命的態度:那些給別人帶來災難的大事件都是無謂的。 也許僅僅是因為打麻將被截胡,也許戰爭發起僅僅因為趕上一個領導人物牙疼,或者在圖書館看書時遭受的一次嘲笑,再或者,需要一些謊言掩蓋一次意外。這片電影說的是:一部不與時俱進、世俗生活封閉的教規在面對紛繁雜亂的現代生活時會陷入混亂和不清晰,圣戰可能是一群頭腦糊涂、生活不得志者利用這一點來試圖擺脫混亂的對策。
亮點:1.哈桑:這是精神圣戰,是一種姿態
四頭獅子:如果光焰無非光焰,如果現實終究現實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