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引發思念
父親的死亡是此片思念的引子。母親相信,父親的靈魂在死後會回家,可能是藉著某些生物而來,於是她在家喝止小康不要殺蟑螂,又對著魚缸的大白魚喃喃自語,直將牠當作亡夫,訴說思念之苦。把家弄得黑沉沉也是她的傑作。
她的思念從何而來?在「青少年哪吒」和「河流」裡,我們只看見父親和母親踏入中、老年的冷淡關係,面對過去的空白,思念可能是從二人青年期的相敬如賓突然撲出,也可能是從習慣被打斷的痛楚轉化而來。
小康是否要擺脫父親這個大家長?在片中並無確實的答案:在日間,他願意為父親的亡魂引路,也不介意告訴陌生人自己在帶孝,但在晚間的家,他只敢躲在自己的房間,似乎是對父親回魂想法的半信半疑。
不過他要制限母親的思念行為。他把蟑螂丟進魚缸,阻止母親遮擋家裡的光線,到了片末把外來光重新引進來,看來都是想平伏母親的情緒。可惜小康的一切努力都徒勞無功,母親在小康阻止他時,仍不放棄為窗口加上封條,而在小康不在場時,她的思念更無止境,在片裡以在丈夫遺像前自瀆作結。蟑螂被丟進魚缸,接著被缸裡的大條白魚吞了

講父親的電影不少,但能像蔡明亮這樣講得既隱晦又迷幻的,恐怕不多。況且影片的主線——小康為了遠赴法國的女孩,把所有的鐘表都調成巴黎時間——實在太前衛太搶眼了,以至于蔡明亮還要在片尾加上一行字:獻給我和小康的父親,來為全片作個注解。
像巖井俊二的《花與愛麗絲》,還有金基德的《撒瑪利亞少女》,都使用了一個沉穩的父親形象為年輕的女主角做支撐。在《花與愛麗絲》中,愛麗絲站在緩緩啟動的列車里,對著站臺上的父親用中文遲疑地說了一句“爸爸,我愛你”——聲音之輕,卻凝結著全片的感情之重。而在《撒瑪利亞少女》中,父親如同神靈般守護在女兒的旁邊。在偶然得知女兒和不同男人上床的事實后,這位已經喪失愛妻的警察痛苦不堪,幾近絕望。他把自己困于車中,直至車頂蓋滿了深秋的落葉。他好像一夜白了頭,但他照樣接送女兒上學。對她,他只字不提他看見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另一方面,他跟蹤那些男人們,不惜使用種種反常、暴力之舉,直至最后釀成殺人大禍。影片在尾聲時忽然轉入平靜,父女二人驅車前往鄉間為母親上墳。之后

2001佳片有約,“我的思念在你的時空流轉”-你那邊幾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4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