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6 00:39
首映:1960-03-16(法國)
年代:1960
時長:90分鐘
語言:法語,英語
評分:8.4
觀看數:91904
熱播指數:805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精疲力盡”他做到了,“成為不朽,然后死去。”
影片中,男人對社會秩序游離消解了自我主體,陷入瘋狂的貓鼠游戲與信任危機直至筋疲力盡;女人對男人的游離,使得她的隨時逃逸與最終背叛。
前者最終必然陷入社會困境,逼入死局;后者最終必然依附社會主體,自我失去。
現代市民生活街角社會中,出現的認同危機與游離心態。反社會人格的迷離性格,折射出的魅力與倦怠。
這種散懶散發出的街角游離魅力,區別于路易斯·布努埃爾《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中的幽默的黑色趣味(日常的無趣單調與夢魘恐懼)。
《四百下》《筋疲力盡》,讓-呂克·戈達爾影片的鏡頭、跳接、音樂,資本主義初期的街角與天空,散漫的意味;《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則折射出資本社會主體階層本身那么殘酷冷靜,以及禮儀秩序后暗藏的非理性夢魘。
知識鏈接:本雅明《巴黎拱廊研究》關注的城市中的街角游蕩者,與福柯《規訓與懲罰》描述的現代理性社會構筑的權力牢籠。
為反抗而反抗的隨遇式機警與行動,最終陷入戲耍的內耗狀態;因好奇而嘗試險是內心失軌后的精神尋求,對現實欲去還聯的曖昧狀態終必依附于社會認同。
不再好奇的絕望
影片采用了許多電影美學所禁用的電影手段。
從敘事來看,展現了人生的無邏輯。帕特麗夏行為動機都是沒邏輯的,最后米歇爾死時說的“真惡心”也讓人迷惑不解。其體現了人生的荒謬與存在主義所標榜的“自由選擇”。
從電影語言上,突出了紀實色彩。影片內有許多長鏡頭,以潛在表意形式,保持多意義的真實。影片內也有許多場面的調度,更是強度了電影的真實與原始力量。其蒙太奇也多用于敘事,剪切不必要的鏡頭而保持敘事的真實,但也因此表現出來人工技巧減少了紀實性。最重要的是電影內的跳切剪輯法
2021/9/12 12:47
貝爾蒙多于9月6日去世。
1.珍·茜寶和貝爾蒙多都是個人魅力特別強的演員;茜寶是輕靈的孩子氣,貝爾蒙多是粗野的孩子氣;
2.這部電影預算緊張:直視鏡頭的路人、粗制濫造的特技鏡頭、沒有血漿的槍殺、毛毛躁躁的剪輯……但它仍然是讓人喜愛的,全片充滿了不做作的自由散漫;
3.后移的M形發際線+墨鏡=戈達爾
王家衛從戈達爾這兒學了不少,不僅是電影風格,還有個人形象;
4.女人說:“我想讓你愛我,但同時,我又想讓你不愛我,你知道的,我很獨立。”
男人說:“在悲傷和虛無之間
喜歡的經典對白
1 帕特麗夏:聽著,“在悲傷與虛無之間,我選擇悲傷"你呢,你選擇什么
米歇爾: 選擇悲傷,這太愚蠢了。我選擇虛無。
"我累了,我想睡覺。”
2 錢是偷來的,我是個騙子,但我喜歡你
3 因為我希望你愛我,同時我也希望你不要愛我
《筋疲力盡》是新浪潮電影的開山之作,代表了個時代的電影潮流,也體現了電影大師戈達爾極盡顛覆的美學風格,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內涵。有些回環與呼應看起來似乎毫無意義,但卻像回聲一樣激蕩著觀眾的內心·他做到了,“成為不朽,然后死去。”
精疲力盡 Breathless,1960
當我們談話的時候,我談論我,你談論你,何時我們才能談論彼此?
——米歇爾(Michel)對帕特里夏(Patricia)說
現代電影以1960年讓-呂克·戈達爾的《精疲力盡》為起點。這是自1941年《公民凱恩》之后最具影響力的一部處女作。它忠實地重申了戈達爾的“跳剪”技術是個巨大的突破,但是,這些驚人的效果實際上是后期產生的想法,而這部電影最具革命性的是它匆促有力的步調,它酷炫的間離感,對權力的漠視,以及自戀的年輕主角們沉溺自我、忽視身外更大世界的狀態
“精疲力盡”他做到了,“成為不朽,然后死去。”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4076.html